看度深观察|从“融什么”到“融得好”,探析成都文商旅体融合之道

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旅游消费收入近4000亿元;今年前5月,入境游客81.6万人,增长53.7%……

作为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近年来,成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文旅产业发展火热,呈现积极上扬态势。

细细分析,这些亮眼成绩中还闪现着诸多新兴业态形式,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游成都打响品牌,文博游热潮涌动,智慧游体验新奇,演艺经济、露营经济、低空经济方兴未艾……伴随着文化、商业、体育等多元样态的融入,在成都,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质得到更生动全面地呈现。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委全会指出,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明确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

雄厚的文旅基础,清晰的文商旅体融合趋势,鲜明的政策发展方向,站在产业风口的成都,如何实现高位再求进?

7月11日,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给出路径——以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既是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成都行动”,也是赋能城市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路径。

明晰内核:文商旅体融合“融”什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一个“融”字是关键。这种“融”,不是文商旅体的简单相加,而是突破物理的叠加模式,让资源共享、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整体。“诗”和“远方”更好联结,带来的不仅是文商旅体的新体验、新特色,也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新的活力。当街头音乐会唱出独属成都的浪漫,当“跟着演出游成都”等文旅风尚更加风靡,当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这意味着要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上推陈出新、探索突破,做出大文章,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体味这座公园城市的安逸与巴适、创新与活力。

立足文化根脉传承与时代创新融合的高度,成都明确坚持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的资源优势、“万商之渊、千年古都”的品牌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目标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000亿元、4700亿元、1800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呈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

锚定路径:文商旅体融合怎么“融”?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文商旅体融合的蓝图已然绘就,但如何让这幅蓝图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锚定既定目标,成都路径清晰,提出将围绕产业、场景、市场等五个方面发力,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让文化可感、商业可触、旅游可享、体育可及,真正实现“1+1+1+1>4”的乘数效应。

产业方面,成都提出构建多元融合产业体系,发展更具引领性的文化产业、更具显示度的特色商业、更具美誉度的现代化旅游产业、更具有辨识度的体育赛事产业,培育高能级产业载体和市场主体。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大力培育文创产业,繁荣音乐创作和音乐消费;实施商圈能级提升行动,构建首发经济全链条生态;创新“票根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低空旅游等;统筹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办好成都世运会等国际高级别赛事,全面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分类推进商务商贸园区、文化旅游园区提能级攻坚,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专业协同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场景方面,成都提出丰富全域全貌场景供给,着眼都市、山水、乡村三个维度,营造都市烟火乐活场景,统筹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等人文资源,持续推进“八街九坊十景”建设,丰富拓展城市生活美学消费空间。拓展绿水青山乐游场景,融合发展徒步穿越、攀岩滑雪等新兴业态。创新和美乡村乐享场景,高水平建设天府农村旅游风景廊道,支持有条件的古镇名村引入新潮消费业态,创新“农事+研学”等融合场景。这一系列场景业态,有看头、有玩头,同时有赚头,将为游客提供更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和场景体验,吸引各地游客“到成都街头走一走”,赋能成都全市文商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成效:文商旅体如何“融”得好?

文商旅体融合,IP为王。除了厘清“怎么融”的路径,更深层的命题还在于,如何进一步追求“融得好”,开发出被市场认可的文旅产品,既要叫得响,让远者来,更要留得住,让近者悦。为此,成都提出要塑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擦亮城市文旅名片,加强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追根溯源、价值挖掘;建设城市消费地标,推动特色文化地标向复合型消费地标转型,打造更多“蜀都味、中国潮、国际范”的消费活力区。同时,实施全球品牌推广计划,构建以大熊猫为标识的全球推荐体系,深化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构建全渠道全球传播体系。

文商旅体融合,扩大服务消费意义重大。目前,消费结构正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扩大服务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打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而要释放服务消费活力,竞争力还在于坚持用户思维,赢得更多口碑和笑脸,收获持久的效益和人气。着眼于以国际范儿、精细化的服务细节,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口碑票选”,成都提出拓展内外循环市场空间,打造国际游客首选城市,优化入境游全周期服务,构建安全舒适便捷设施体系。硬件方面,要优化“快进漫游”交通网络,推进各类场所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导引、电力通信保障和应急救援系统。软件方面,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优化诚信经营环境,健全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快建设消费者满意城市。

此外,要融得好,推动全域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科技支撑也是有力抓手。当前,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着文商旅体发展模式。为此,成都强调,要强化科技赋能,探索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承载地,推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技术研发与转化,促进文商旅体全链路智能化融合、数字化转型。

执融合之笔,蘸创新之墨。如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成都文旅发展的篇章正开启新的一页,可以预见,站上新起点,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多彩风光、多样生活,将迎来更多丰富的呈现方式,不断助推成都向着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