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奋力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这样干!
今天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成都要坚持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进品牌、产业、场景、市场、体制机制融合创新,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以文润城,百业兴盛。在成都,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交织,文化底蕴与城市活力共振。全会提出,要塑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擦亮城市文旅名片,加强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追根溯源、价值挖掘,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邱伟:做强大熊猫、青城山—都江堰、诗歌、美食等特色IP,强化川剧、蜀锦、蜀绣等非遗传承活化,落实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创作更多文艺精品,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
全会提出,发展更具引领性的文化产业,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深化文艺创作“攀原登峰”行动,大力培育文创产业,繁荣音乐创作和音乐消费,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和国际音乐之都。
成都市香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巫平丽:以“音乐+”来连接我们的文化、旅游以及商业,我们现在是通过非常多的沉浸式体验来拉通整个消费链、全产业链。
以商兴城,文化吸引力促进了商业繁荣。全会提出,打造国际游客首选城市;实施“引客来蓉”计划;推动蓉品蓉企出川出海;构建安全舒适便捷设施体系;打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加快建设消费者满意城市。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 邱长宝:我们提出了“跟着世运逛成都”“跟着文博品成都”“跟着商圈游成都”,有更多丰富的消费场景的供给来满足游客的需要。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局长、主任 赵春淦:现在要推出“成都造”出川出海,比如我们要拓展非美市场,中东、中亚、非洲主要领域就是我们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
全会提出,发展更具美誉度的现代旅游产业,鼓励申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新 “票根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等,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金牛区委书记 周德强:做好“文旅+园区”“文旅+赛演”“文旅+会展”“文旅+更新”,我们要让去凤凰山看赛演、去天府艺术公园逛展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潮流。
大邑县委书记 侯坤平:继续擦亮旅游金字招牌,从文化的发掘、产品供给到场景的新营造再做新文章,力争再推出夜游博物馆、夜游“童话世界”西岭雪山这样一些新场景。
成都城投万馆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韩立锋:今年我们计划引入更多高级别演唱会、国际顶级赛事以及电竞等多元化活动,开发“票根联动消费”新场景,持续开发“赛演+休闲+餐饮+购物”等一站式赛演游乐场景。
全会提出,发展更具辨识度的体育赛事产业,统筹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办好成都世运会等国际高级别赛事,申办创办更多高能级体育赛事,全面推动 “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拓展绿水青山乐游场景,深度挖掘龙门山、龙泉山、环城生态区 “两山一环”生态价值,融合发展徒步穿越、攀岩滑雪等新兴业态,打造进山游玩打卡地和滨水体验岸线,构建景区带流量、流量促商业、商业活景区的融合发展格局。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毅:龙门山脉海拔有相当的高度,落差比较大,它特别适合我们徒步、登山,我们在全国首批要打造100个国家级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我们下一步就要把龙门山脉八县市的资源推出去,同时也要把我们的文化融入进去。
成都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000亿元、4700亿元、1800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呈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