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成都创建巡礼⑥|“看完病人,再陪家人看看大自然” 这个文明家庭传承着医者仁心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798户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其中,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的王启蓉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5月29日,看度新闻记者走进王启蓉家庭,聆听王医生和她的家人多年来以仁心妙手守护乡亲健康、以奉献精神传承文明家风的故事。

6ba5a9c1249a4406b14c26c324a7dd63.png

王启蓉(左一)与她的家人

王启蓉家庭的“文明”实践,浓缩于一家三口接力的医疗奉献中——王启蓉以医术救死扶伤、丈夫梁成勇以担当筑牢后勤、儿子梁显懿以学识传承衣钵,三人以亲缘关系的不同角色共同构建起文明家庭的精神坐标、以帮助他人的相同初心一起践行着文明家庭的精神内涵。这一家子让我们明白:文明不仅是悬壶济世的大义,更是柴米油盐中的相守;不仅是荣誉墙上的称号,更是代际传承中永不熄灭的灯火。

医者仁心

近30年风雨无阻、亲力亲为

5月29日上午,王启蓉和往常一样,在自家诊所里有序地进行接诊工作。

7709f1d969114d10b949d4e15f7b03e4.png

王启蓉在诊所内为病人测量血压并记录

前来看病的,有五凤溪社区居民,也有驱车几十公里“慕名而来”的患者:“我们从市区开车40多公里过来,一直都在王医生这看病拿药,家里病人情况好转得挺快。”

00291ba261ed4aa5a35cf251300f4982.png

前来复查的病人家属不停地向记者称赞王启蓉医生

这家“金堂蓉懿诊所”,是以“王启蓉”和她儿子的名字“梁显懿”命名的,音同“容易”,代表着王启蓉一家对患者们早日康复、少受病痛折磨的诚挚期盼。

1996年,21岁的王启蓉从金堂卫校毕业后,看到家乡落后的医疗条件,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村医,就是背着医药包走村串户。”王启蓉说,“不管多苦多累,干自己喜欢的职业,我都感到很幸运。”

在王启蓉多年的努力下,“村医有了落脚点”,“家也成了卫生站”。目前,蓉懿诊所和社区卫生站一体化接诊,兼具了医院、体检中心、120急救中心的所有功能。

1748503976312.png

功能完善的金堂蓉懿诊所+五凤溪社区卫生站

近30年的时间里,王启蓉治好危重瘫痪病人200多例;她把常年患病无人照料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为他们免费擦洗身子、输液喂药,改善他们的生活;她视病人如亲人,免费救治的困难群众、五保老人不计其数……白天,王启蓉为病人诊治,晚上她就给自己“充电”,查阅医疗书籍,持续为攻破瘫痪顽症下苦功。

eb8427c37b2a4f2e8859720a42fd3cd3.png

金堂蓉懿诊所一角

多年来,王启蓉的电话号码一直不变,社区里每位居民都知道她的联系方式。她看过的每一位患者的电话,也全都记在一个大本子上。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不论刮风下雨、路途多远,她都会赶到。对于病历,王启蓉向来也是一丝不苟地记录,并及时更新。“直到现在,我都能基本回忆起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其中还发生了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王启蓉说。

b66856a871ae443bba0f1820a0ee8237.png

王启蓉办公桌上最新的“诊所病案登记表”

上午的坐诊结束,王启蓉和儿子匆匆赶到药房。“走吧,我们一起到村里头看病人去。梁显懿,把药箱收拾好!”诊所里,王启蓉的声音明快又坚定。

7bc9f1df-eadd-4abf-b929-c3f15c7345c9.png

王启蓉(右)和儿子梁显懿共同准备下村所需医药箱

文明家风

三代人一脉相承、奉献乡村

 “当听到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这一殊荣时,我非常惊讶,因为我只是和我的家人一起做了该做的事。”在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为病人做好检查后,王启蓉终于有时间开始讲述她从医道路和家风传承的故事。

f64d1cbccaee4613979832cae61dcd85.png

王启蓉在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问诊

“我的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王启蓉慢慢讲述着她的童年经历,“在我6岁时,二哥生病,当时天气非常恶劣,医生无法上门。我们艰难地步行二十多里路,才把他抬到医生跟前。”王启蓉说,从那时起,她就立志做一名乡村医生。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是我的行医准则。”王启蓉分享道,“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更要有情怀和爱心。他们应该能够及时关注病人的需求,在病人最需要时出现。”

52917752d65346109a254c1d8db15729.png

王启蓉在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下乡问诊后接受看度新闻记者采访

“今天和我一起下村看病的,还有我的儿子。”王启蓉自豪地介绍道,“我儿子通过了医师证考试。曾经我多次让他选择其他职业道路——因为我知道医生有多辛苦,特别是不被病人理解的时候。但他说,希望与我同分担,和这个家一起努力。”

fa9f28681c664075b37a02ae0b0b42ef.png

王启蓉(右)与她的丈夫(左)、儿子(中)

组建一个文明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王启蓉的丈夫梁成勇,30年来甘当“后勤部长”,从采买药品到照料病患饮食,默默支撑起诊所、卫生站的运转;儿子梁显懿受父母感召,选择全科医学专业,假期随母义诊、开车接送病患,用行动续写“医者世家”的传承。“从我的父母辈,到我这一代,再到我的孩子——我认为文明家风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在我们家,就是要去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王启蓉解释说,“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在行医这条路上,我和我的家人都有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

75b02dabe5684252930e40d44255ff19.png

诊所外墙一众牌匾中,“家风践行点”传达出王启蓉家庭的文明内核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启蓉对工作和家庭,有了新的规划。“现在我的身体确实不如以前,有时间精力不足,看东西也模糊。但是,只要我还在行医这条道路上走,我就要十分负责地把事情做好、把病人照顾好。”王启蓉讲道,“对我而言,儿子的加入可以让我适当地放松——之后我还想多陪陪家人,找机会坐下来一起多聊聊。”

782827974831495283f7c19f877502dc.png

诊所药架上,“启蓉的叮咛”充满温度

我希望和家人一起,外出欣赏下成都的植物,这是一种享受。”王启蓉说,“我知道我们成都不仅家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对于大自然的馈赠,也保护得很好。”

96751ea3-6d47-4287-b3c9-b15fddfd4845.png

在王启蓉的诊所中,摆放着许多绿植

如今,王启蓉家庭一起在社区卫生站服务周边群众。这个讲述“医者”与“家庭”的故事告诉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陶冶自身、磨砺本领,还可以感召家人、延续家风。在连续6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都,千千万万个“王启蓉家庭”正在践行文明理念,温暖身边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