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锦城展万千 梦想共绽放!成都世运会书写秋日“最美收获”

8月17日晚,流光溢彩的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萦绕着难舍的离绪,涌动着惜别的情谊。兴隆湖畔世运湖区,熊熊燃烧了11天的世运圣火缓缓熄灭,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圆满闭幕。

竞技与友谊,拼搏与欢聚,精彩与感动,在过去的11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汇聚成都,在赛场展风采,奉献出一个个精彩“名场面”,镌刻下一段段难忘“荣光时”;赛场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迎来一场场遇见,留下一份份美好。中西对话、古今交融的成都,引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03dc9b0d-4a8d-418e-ac6e-fa345d3b7b7b.png

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这是一场逐梦比拼——

运动无限,激扬拼搏奋进的力量

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太阳神鸟化身金色圆盘自开幕式飞临闭幕式现场,随后在夜空中点亮羽翼,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伴随着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声,人们的思绪不禁被牵回至世运会赛场上精彩的一幕幕。作为非奥项目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世运会既是奥运项目的“孵化器”和“试验田”,也与奥运会共同构筑成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体两面,不断拓展着荣耀与梦想的无限可能。

赛场上,运动员们用一个个突破,诠释着拼搏与奋进的力量。耳边的“雄起”声响起,21岁的卢卓灵拍了拍自己的大腿,一个抱拳礼后开始比赛。最终,她在太极剑项目拿到了9.726分,总成绩19.522,夺得成都世界运动会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金牌,这也是本届世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首枚金牌。拿下“首金”,即将满22岁的卢卓灵哭了,“这是我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希望对之前默默无闻辛苦的自己说,继续加油,也感谢自己”。碧波泳池里,德国队名将尼娜·霍尔特拔得头筹,率先在潜泳中一把拖起约40公斤重的假人,之后单臂划水并第一个触壁,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拿下了本届世运会救生项目的第一块金牌。三岔湖中,在开幕式上惊艳亮相的主火炬点火手、川籍运动员徐露一举夺得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金牌,“在家乡圆梦,我很开心!”

360a4e14-8723-4cf7-a040-b1ad810c15a0.png

中国选手徐露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竞技的号角吹响,友谊的乐章也在成都的赛场上悄然奏响。场上,他们为荣誉而战;场下,不同语言绽放同一种笑容,让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变得更近。一场软式曲棍球女子团体预赛比赛结束后,全场运动员和观众齐唱生日歌,为泰国队18号队员卡尔布姆送上20岁生日祝福,她抱着收到的大熊猫玩偶生日礼物感动不已,“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在这里长大一岁是一次特别的经历,这一切都太美好了。”女子壁球首轮赛后,中国队选手张雅琪与德国队选手拜因哈德互赠徽章,比赛虽有胜负,但两人脸上的笑容都是“甜甜的”。

f191b8a0-d756-4f54-860f-ef06f6b40301.png

工作人员为当天20岁生日的泰国队球员卡尔布姆(左)送上生日礼物。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心贴心”还有更具象的表达——飞盘比赛开始前,中国萌娃与外国运动员击掌送祝福;世运会武术项目进行时,全场观众共同托举无数个“W”浪潮;“谢谢你,成都”“来中国是我最难忘的回忆”“你一定要试试火锅”“这里的人和大熊猫一样友善”……世运会各个场馆摆放着的“意见簿”被不少运动员当作了“留言本”,一页页纸笺见证了赛场内外超越竞技的温情,让成都世运会的记忆更加绵长。

这是一场文化盛宴——

文明无垠,奏响互鉴共荣的乐章

成都世运会,不仅向世界呈现出酣畅淋漓的比赛,也展示着多元文化的精彩交流,为世界打开了解中华文明、感悟中华文化的又一扇窗。开幕之夜,东汉说唱俑带笑击鼓,二十四伎乐奏响丝竹,川剧变脸技惊四座,刚柔并济间,成都的多元文化气质淋漓展现。闭幕式上,当璀璨的焰火划破夜空绽放出文明交融的轮廓,当曼妙舞姿与《成都》悠扬的旋律完美和鸣,中国人的诗意与浪漫再次让世界慨叹。

7bcf2a94-a18a-4c7b-ac89-54c22e8b8b2a.png

成都世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体育的盛会,从来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盛会。世运会赛场内外,处处可见鲜明的文化印记。赛场上,此次世运会首次将武术纳入正式比赛项目,便迎来高光时刻。中国队高久尚的“猴棍”表演,形神兼备,力量与美感兼具,瞬间将流传千年的中国功夫与风靡全球的“西游”IP完美链接,让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赛场焕发崭新生机。这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一场惊艳世界的文化展示。印刻着华夏文明基因的龙舟运动,深深吸引了西班牙龙舟队员蒙特阿古多·拉戈:“最吸引我的就是龙头张嘴的长船以及铿锵有力的鼓点,这项运动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很有魅力。”

f3cc371b-1a68-44b5-a56f-d92df816532b.png

中国选手高久尚在棍术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赛场之外,世运村化身为沉浸式的中国文化“体验馆”。在这里,大家可以体验书法、武术、汉服、蜀绣、皮影等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中医药体验馆内香气宜人,运动员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制作蕴含草药清香的香囊,体验传统艾灸锤的制作工艺。塞浦路斯的迈克尔·乔治欧沉醉于中式熏香的氤氲芬芳:“看到这些新奇的东西让我很开心。在我看来,中国文化非常特别。”汇聚了扎染、漆扇、大熊猫文创等特色摊位的非遗市集人气火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赛事工作人员前来挑选纪念品。奥地利运动员挑选一柄国画大熊猫扇,请人题上汉字“康宁”,准备送给奶奶祈愿平安;巴西运动员选了一件精美的猫摆件,为家中养了15只猫的妈妈带回礼物。赛事搭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弘扬。

e93795e3-eb62-494a-bb21-e26bd3b4bed3.jpeg

前来参加成都世运会的运动员和教练乘游船游览锦江。新华社记者 杨苛 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当他们走出世运村,登上穿梭于繁华街巷的“火锅巴士”,在锦江夜游中邂逅奇幻的川剧变脸,或于传统茶馆里品一盏清茶、体验一番地道的成都采耳时,阿鲁巴旗手蒂默曼斯由衷感叹:“成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魅力。这里生活节奏安逸,就像阿鲁巴一样。”张开世运之眼,成都把45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融于当下的一幅公园城市画卷。在博物馆里找寻城市数千年的文化脉络,在火锅的沸腾中感受城市夜生活的滋味十足……在体育精神的激荡下,瑰丽厚重的巴蜀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律动,让世界看见古代蜀地、当代成都。

这是一次创新表达——

绿色笔触,绘就可持续办赛标杆

“非常棒,非常专业,非常好的氛围。”赛事期间,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曾用三个“非常”点赞成都世运会,他表示,所有参加成都世运会的代表团、技术官员都认为成都世运会是非常成功的运动会,成都已经给未来举办世运会的城市定下新的高度和标准。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也曾直言,“这是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世运会。”

b76fb95e-8230-40cf-afc1-71ecf94b7dbd.png

这是世运会闭幕式现场拍摄的感谢成都的条幅。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高度赞誉的背后,是这座举办城市的智慧与远见。在世运会筹备之初,成都就始终紧扣“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将其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其中最为直观的,无疑是曾承办过大运项目的许多场馆都摇身一变成了世运赛场,甚至于一些湖泊绿地也被改成了赛场,那里本就是成都人最熟悉不过的锻炼之处。

据统计,成都世运会共启用27个竞赛场馆(场地),其中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如四川省体育馆,9个依托兴隆湖、桂溪生态公园等自然场地临时搭建,改造过程全部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和可循环利用材料,没有新建场馆,生动体现成都世运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一座座场馆,“藏”在公园深处、嵌在湖畔绿地间,从空中俯瞰,成都世运会赛场融进周边生态,大自然也成为赛事的“参与者”。兴隆湖上,龙舟、皮划艇马拉松等水上项目运动员在竞技的同时,又将湖对岸的城市天际线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在草地、沙滩等自然场地上进行的跑酷、铁人两项等项目,让选手与观众都沉浸在绿色的怀抱中,形成“近观竞技激情,远眺山水城景”的独特体验。

e0a383c6-74a1-4671-bcaf-60988486c902.png

世运会龙舟10人座500米半决赛在兴隆湖湖滨赛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不止是场馆,世运会内外随处可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和细节。世运会奖牌“竹光”由回收金属打造,兼具环保初心与自然灵韵;智能回收箱散布场馆,助力绿色生活方式;新能源汽车往来穿梭,为赛事注入低碳动能;慢行绿道织就网络,让参与者在 “公园穿行赴赛” 的惬意中触摸城市肌理……人文温度、生态智慧、创新潜能,汇聚于这座公园城市,借世运舞台展现出来。透过这扇窗,世界看到了一个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更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幸福美好的万千气象。

精彩世运,难说再见。现场,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响起,在观众的深情瞩望中,舞台大屏幕上显示出矗立在世运会湖区的世运会主火炬塔,成都世运会迎来最后的告别时刻。

锦城展万千,梦想共绽放。11天,相聚太短、欢乐太满,如今,世运会的帷幕虽已缓缓落下,但成都用书写的这份“万千气象”,连同体育所激发的无限可能,已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也烙印在每一位见证者的心里,成为我们在这个秋日的“最美收获”。

赛事的落幕不是结束,而是又一个缘分展开的起点。此时的告别也不是故事的完结篇,而是成都续写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新故事的开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体育之名在成都播下的这粒种子,近看草色青青,远看却无涯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