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策”促“新质”,成都“进解优促”拼出经济新活力
勤耕一年,终有所获,这是每个普通人对生活的期许。托举这些沉甸甸的愿望,则是这座城市的使命。行至年末,回首2024年,成都一直在为兑现每一份平凡的期许而努力,为勾勒每一种幸福的生活而拼搏。如何拼经济拼出实效,是一座城市永远的发展议题。在拼搏奋进、改革创新的大势中,2024年的成都也有许多关键词:壮大县域经济、抓好产业园区、搞活民营企业、做强国有企业。
抓好这些重点经济领域,成都以“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入手,用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为全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进与解:政企携手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在成都,民营经济贡献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它们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犹如这座城市的活力源泉。站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冲刺关口,成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打开思路,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为下一年的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开好局。“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成都市共8家企业上榜,其中7家为民营企业。同时,成都是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能够在市场、人才、创新、要素等多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具优势,更强有力的保障。”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表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试产线员工正在进行一款智能相机模组的小批量试产
进万企,要入一线。在市场主体持续增长的红火景象之下,成都也想助力民营经济进一步释放活力。随着“进”的工作深入开展,宏观的发展问题渐渐变得清晰、具体、生动。是政策兑现不足,是融资不够便利,还是市场拓展不深,每一次“进”的工作,都是一次收集企业“问号”的过程。
解难题,要常态化。为了拉直每一个“问号”,成都成立了民营经济(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展政企交流、资源对接、惠企服务、产业研究、园区建设等工作。通过这个平台,企业的个性问题被现场解决、限时办结,行业共性问题,经过专项研究后逐一克难攻坚。
成都众成新型符合材料有限公司是成都本土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好,订单增速快。然而货款回收速度不理想,导致在运营中转时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进解优促”专班在“进万企”时了解到该问题后,立刻联合相关部门对企业纳税信用进行立体研判,及时宣传了信用修复政策,让企业贷款额度提升130万,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第12期“民企会客厅”规自领域工程建设政务服务专场座谈会
成都市民营经济(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协调与交流部部长李明姝告诉看度新闻记者,通过建立共性问题台账,针对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类型,中心已经陆续开展了14期民企会客厅活动,邀请企业和有关部门、有关政策的业务骨干、领导班子坐下来面对面交流。“企业对政策的理解更深入了,也得到了更专业、更务实的指导;政策部门也有收获,根据企业的建议和诉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部分指标进行分析和优化。”据介绍,截至12月12日,“民企会客厅”活动已收到来自337家企业的252件诉求,现场协调解决诉求247件,正在协调解决5件。据了解,新的一年,该中心将进一步聚焦“民营经济55条”,广泛凝聚市级行业各部门、各属地及商协会的力量,聚沙成塔将发展的动力注入民营企业。
讲实效:走访5.56万户企业,诉求办结率达97.1%
“进解优促”工作从今年9月全面铺开以来,成都以工业企业为切入口,带动拓展金融、科技、农业、交通、文旅、会展、餐饮、房地产等26个行业系统全面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截至12月17日,“进解优促”工作专班已走访服务企业5.56万户,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1.93万个、办结率97.1%,“进解优促”工作催生出的系列新政和长效机制还在持续发挥效能。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会同市商务局构建起部门产贸联动机制;青白江区制作“白皮书”上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高新区深入剖析收集到的近千条企业诉求,发布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措施》……目前,成都已创新超过100种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难题,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金融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都造拓市场百日攻坚行动总体方案》《支持制造业降本增效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新政密集出台,创新提出多种对策举措。
着眼长远“优环境”,成都搭建的政企交流群,已成为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平台、工作推进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作风监督平台。形成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提质发展、标准厂房产业化利用等政策措施,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看“进解优促”: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
“进”与“解”的最终目的是“优环境”“促发展”,近年来,成都对营商环境孜孜不倦提升优化,打造出“12345亲清在线”等优秀品牌,出台“民营经济55条”等发展政策,在一次又一次的“双向奔赴”中,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有了更强大的动力来源。
市场主体的活力,就是城市经济的韧性。营造一座城市尊商、重商的“大环境”,让企业家敢于创业,也乐于投资。就业繁荣了,百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更有利于形成全市场的共振效应,凝聚起全城人民的发展动力,这是“进解优促”的初心和未来。
为了更好地激发经济活力,成都今年不仅将“进解优促”工作走深走实,还启动了“立园满园”行动,吹响产业园区高质量建设的“号角”。“一手抓产业园区的改革,一手推市场主体的繁荣,这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向着力的过程。”成都市民营经济(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园区发展服务部部长张杰明表示,成都以优质服务与场景拓展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产业园区的建设培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在孙晓利看来,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基础上,成都“进解优促”是以企业为本理念下开展的重点工作,能够以精准服务助企惠企,有助于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