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成都影视产业如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成都人对电影的热爱,如同生活中的盐和水,缺不得,少不得。光影交汇时光,迸发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多的电影拍摄团队走进成都,更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影人扎根成都。
政策支撑、资金帮扶、人才培养,为成都影视产业“蓝图”,描绘出无限可能的未来。一大批高质量的电影奖项、节展、基地在成都生根、发芽。
借力“百花”,成都影视产业正大胆布局未来,焕新电影供给侧活力,打造西部影视产业新高地。
顶层设计有保障
成都多个基金、项目、战略发布
电影与城市的互动,远不止是一块银幕的交互。有效的政策支持,可以撬动影视产业资源、人才资源聚集,推动成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4日上午,在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主题论坛活动之科幻论坛暨成都电影产业专场推介会上,由多家国有电影集团及市场资本发起设立的一九五八壹号影视基金项目、成都影视产业发展基金、新芒基金等在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赋能成都电影高质量发展。
此外,本届百花奖期间还有120余个影视相关项目签约落地,共计投资额超170亿元,这不仅是成都借百花盛开之机展现其深远布局的“成都表达”,更为成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搭建起宽广的舞台。
本次百花奖论坛上签约启动的“一九五八壹号影视基金”,是由峨眉电影集团牵头,联合多家国有跨省影视文化企业、头部文化企业和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组建的全国首只市场化国有影视企业联盟基金。这只基金的成立,意味着将通过国有及市场化资本的联合,推进金融杠杆和市场化运作共同发力,切实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使资本有效地运转,助力影视高质量发展,也将将为四川的影视产业振兴注入新的资本动力和全国性互补资源。
为了促进影视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都市政府拟通过与国内影视产业的龙头企业华人文化联合设立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的方式,为影视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影视产业创新升级。
“设立影视产业发展基金,可以吸引更多优质影视产业的企业和项目落地成都,促进成都影视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业内人士指出,顶层设计的有力保障,可以切实解决影视公司“注册易、扎根难”等问题,构建多方共赢良性发展影视产业新格局。设立影视产业投资基金,打造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对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等产业全链条的政策扶持。
“票仓”城市激发创作“活水”
“电影+”成为成都电影市场全新增长点
1985年,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举办,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衣少女》赢得大奖。“那一年,《红衣少女》在四川大学放映,尽管下着倾盆大雨,学校师生还是围在放映点观看。过了39年,这份对电影的冲动和热爱仍在四川延续。” 第37届百花奖开幕式总导演颜蕾认为,百花奖落户成都并非偶然。
从《红衣少女》《京都球侠》《焦裕禄》《毛泽东的故事》到《被告山杠爷》《鸦片战争》《十八洞村》,峨影集团出品的影片曾多次获得百花奖。8月2日晚,《解密》作为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开幕影片,其剧组在成都集体亮相,主创们分享了自己对成都的印象和他们与这座城市之间的深厚缘分。该片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麦家表示,自己在成都待了15年,在这里写出了一系列作品,大家所熟知的《暗算》《风声》以及《解密》都写于成都,因此自己与成都有着特别的情感。麦家认为,成都不仅是众多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灵感地,也是《解密》的“福地”。
电影《解密》剧组亮相开幕式
成都人对电影的喜爱,也成为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无数电影人前来拍摄创作、直面观众交流,将灵感和反馈化为再创作的源泉。从票房上看,成都的城市票房常年位居国内前列,现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票仓”城市之一。以2024年春节档为例,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成都电影票房收入1.53亿元,在城市票房排名中位居第四,票房数据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不俗的票房数据背后,是开放包容、创新时尚的城市精神特质,让成都市民有较高文化艺术追求,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劲的文化消费力为影视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观众群体。
有了不可小觑的观众群体,成都影院体系也在全面覆盖城乡,从打造精品、直面市场、服务社区三种类型进行布局,截至2023年底,成都共有318家电影院,各类电影院荧幕超2100块,影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拥有CINITY LED影厅、IMAX厅、杜比全景声厅、CINITY厅、CGS中国巨幕厅等先进的放映技术。各影院丰富放映影片,开展特色影展、新片首映、影人互动等活动,发展出将影视行业与餐饮、展览、旅游等行业相融合的“电影+”运营模式,成为了成都电影市场全新增长点。
建圈强链迎新局
影视成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焕新电影供给侧活力,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影迷,还有城市与产业链。一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成都影视产业的铿锵发展势头。
成都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摄影棚,汇聚了1300多家影视企业。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超10万人,影视专业在读学生达 22 万人。全市共有318家影院,荧幕超2100块,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生态,带动电影、动漫、音乐等文创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有力支持全市经济总量迈上 2.2万亿元台阶。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从创意策划到制作生产,再到发行播出、衍生周边,影视传媒产业图谱越完整,产业生命力越蓬勃。近年来,成都的这一“软实力”,体现在“成都取景”和“成都出品”的电影作品备受瞩目,《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独行月球》等大量影片的特效制作都在成都完成。
成都影视城
如今,成都正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将以百花奖为契机,重点突破优质内容IP培育和内容分发平台引进的难题,包括依托天府长岛打造影视产业聚集区,培育动漫、影视特效制作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超级IP;围绕腾讯视频、爱奇艺、抖音等布局头部平台内容分发业务,带动长、短视频创作发行。
位于郫都区的成都影视城,则率先建立立项备案、成片审查绿色通道,运营西部首个影视产权交易中心,搭建起了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还组建了群众演员工会,为剧组打造了“拿着剧本来,带着作品走”的良好生态。
跨越39年,百花奖再次绽放成都。电影与城市同频共振,产业因机遇再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