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苦练“中国功夫”的少年,正在诠释何为“文化自信”

国际比赛上,两位“小孩哥”将中国功夫融入街舞闯入世界杯四强,有多少网友因此“被点燃”了?

足球比赛上,两队小球员挥汗如雨激烈角逐,又在终场时击掌致意,有多少球迷因此“被戳中”了?

最近,这些刷屏的少年们,被大家称为“中国的未来”。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3/07/88933dfa-f0b5-450f-ba82-d1f1bd604614.jpg

宋皓铭与符隽熙获胜后,第一时间拿起国旗向观众致谢。图据大皖新闻

从舞台到球场,“大国少年”们练的是“中国功夫”

图片

宋皓铭与符隽熙在总决赛舞台大放异彩。图据大皖新闻

近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25 Juste Debout世界街舞总决赛上,10岁的宋皓铭和14岁的符隽熙轰动中国街舞圈。他们以少年组合身份在Hip-Hop(嘻哈)这项没有年龄限制堪称大魔王级别的成年人项目中连续战胜两对外国组合,创下中国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被网友称为中国街舞“最强小孩哥”。舞蹈不仅展现了中国功夫的刚柔并济,更以“先礼后兵”的中华文化内核征服评委。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3/07/d49f3a4e-0678-4a4b-be77-4ef909c895b7.png

两位小球员击掌相互鼓励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近日发布了一段青岛小学生参加青岛市“市长杯”足球比赛的视频火爆全网。视频中,足球小将们积极地拼抢、干净利落地铲球,冒雨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角逐。央媒点评“足球的魅力这一刻具象化了”“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踢出了‘最干净的足球’”“结尾的击掌太戳了”。尤其是终场时两名小球员的击掌致意,展现了超越胜负的体育精神,因此,网友们也纷纷评论点赞表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这两则故事虽是不同领域,但却能看见中国新生代身上可喜的鲜明特质。他们练的是最扎实的“中国功夫”:有敢于突破、追求卓越的专业能力,也有坚守公平、尊重规则的体育品格。他们用行动证明,年轻一代并非“温室花朵”,而是有实力突破竞技天花板的“小孩哥”,更是以赤子之心守护体育精神的真诚少年。

从线上到线下,中国青年们洋溢“文化自信”

巴黎街舞总决赛的镁光灯下,两位中国少年以醉拳的 “云手” 破题,将太极推手融入地板动作,在 Breaking 的力量爆发中展现东方武学的圆融之道。青岛足球场上,冒雨鏖战的少年们以干净利落的攻防诠释竞技精神,终场时跨越胜负的击掌,恰似《论语》中 “君子和而不同” 的当代注脚。一夜间走红全网的“小孩哥”“小孩姐”们背后,是中国新一代青年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崭新文化表达:既不盲从西方标准,也不固守传统窠臼,以创新姿态展现中华文明的时代魅力;既不割裂文化根脉,又能突破固有表达,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转载)当街舞遇见川剧变脸 成都HOMIES舞蹈团在世界街舞大赛中获奖

HOMIES舞蹈团在VIBE世界街舞大赛中演绎《蜀山剑气》。HOMIES舞蹈团供图

这种文化创新的青春力量,正在各个领域掀起浪潮。无独有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街舞已成大势,近日在美国举办的VIBE Dance Competition中,来自成都的本土舞团HOMIES凭借作品《蜀山剑气》斩获季军,该作品的总编舞方正华(JF)是一名“90后”,而舞团最小的成员仅11岁;在短视频平台,“90 后”太极传人李灵慧将 “白鹤亮翅” 融入流行音乐卡点,在机场航站楼用高跟鞋踏出震脚节奏,让传统武学成为 4 亿次播放的 “网红运动”。同样是“90 后”的云南永子围棋匠人李海圆在直播中展示千年滴制技艺,当外国友人用生硬的汉语喊出 “Yongzi” 时,这份文化共鸣早已超越语言隔阂。

从故宫文创年收入突破 25 亿的商业奇迹,到国漫《哪吒 2》与青花瓷的跨界碰撞,从 “猫爪砚台” 引发的文房热潮,到淮剧《小镇》收获的 00 后戏迷 “追更”,中国青年正以多元形式让传统文化 “活” 起来。

从过去到未来,让青春力量在时代中“乘风破浪”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传统文化题材影视、综艺爆款频出,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迅速地活起来,热起来。汉服、中医、戏曲甚至八段锦,这些过去似乎只为老年人专属的古老“宝贝”,日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宋皓铭与符隽熙两位街舞小将获胜后,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CHUC)青少年街舞国家队领队潘利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元素融入街舞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文化基因的自然流露。街舞少年的武术融合、足球少年的纯粹精神,本质是中国青年文化自信的具象化。他们以文化为剑,以奋斗为盾,与世界展开对话。

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云南的“95后”姑娘杨钰尼介绍,电影《哪吒2》中有一段配乐,用的是贵州侗族大歌。从事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她提到,传统文化不能仅靠静态“保存”,更要在时代浪潮中“蓬勃生长”。

如今,时代机遇正在与青春力量紧密交织,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青年在文化、体育、科技等多领域形成“少年力量”的浪潮,这其中不仅是个体的成长,更是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劲脉动。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3/08/6b52a594-15a6-41ee-83c9-5aea529b88d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