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从文学杂志到百亿蓝海,成都“科幻之都”的进阶之路

继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功举办后,科幻与城市双向赋能,持续激发经济与文化活力。12月6日,《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科幻发展规划。

“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但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原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对科幻之花盛放在成都,有过这样一句生动形象的夸赞。在“中国科幻之都”的城市品牌背后,科幻这颗种子如何在成都的土地上播种,萌芽,绽放?

一本杂志,种下一座城的科幻基因

1979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而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科幻繁荣,也引发了民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与热情。这一年,《科幻世界》杂志诞生在中国成都。那时还名为“科学文艺”的它,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幻作者的大本营。四十多年里,《科幻世界》成为了中国发行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文学类杂志,陪伴中国科幻走过最艰难的岁月,也见证其发展崛起。

2015年,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办的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宇航员凯尔·林格伦从飘浮在地球之外350万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通过视频连线向全球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连载。而在获得雨果奖之前,刘慈欣已连续八次获得银河奖——而这一中国科幻最高奖正是诞生在成都,由《科幻世界》创办于中国科幻低迷时。由于这本杂志的存在,成都也成为全国科幻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也是科幻迷活动最活跃的城市。

图片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主题展上,小朋友与科技装置互动

一场盛会,以科幻为媒聚焦全球视野

成都的科幻文化不仅限于杂志,近40年前上映的中国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正是改编自毕业于四川大学的童恩正创作的同名小说。如今,《流浪地球2》中“成都造”“太空电梯”电影特效让全球观众惊叹。科幻文学、影视、游戏作品的井喷式增长,为成都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成都参与并推动科幻产业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吴岩表示。

电影《流浪地球2》宣传海报中,选用“太空电梯”画面

一直以来,成都都在积极展开与全球的对话,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落户成都,由科幻世界杂志社承办;2017年开始,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成都;2023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也是继2007年日本横滨之后,第二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亚洲城市。“这是值得被载入中国科幻史册的一笔。”刘慈欣曾这样评价。大会主场馆成都科学(科幻)馆落成后,“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2024第十二届腾讯科学WE大会相继在此举办,该馆也成为无数科幻迷“朝圣”的圣地,进一步扩大成都“科幻之都”的品牌效应。

一份规划,直指百亿级科幻产业蓝海

科幻作品启发现实科技,科技变革也推动着科幻产业的繁荣。去年,成都科幻产业实现235.21亿元的总营收,相较上年同期增长17.49%,成为支撑全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游戏产业营收达到206.50亿元,同比增长16.24%,占比87.79%,是带动全产业链增长的核心板块。《王者荣耀》《末日远征》《尘白禁区》《混沌效应》等在蓉企业制作发行的知名科幻游戏引领潮流,成绩斐然。游戏之外,成都也在积极探索科幻与文学、影视、文旅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成都建设“中国科幻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68ed47495c9e40748afee037b15664c9.png

成都科幻馆

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今天发布的《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科幻+”融合产业、科幻概念未来产业、科幻科普教育等方向,制定了16项重点发力领域。成都将用三年时间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科幻产业体系,基本建成“4+6”产业载体平台体系,初步实现“一中心四高地”发展体系。

一步步走来,“科幻之都”的进阶之路并不容易,但每一滴汗水都成就了今天的累累硕果。随着《规划》落实,成都在科幻产业领域的探索也将进入“快车道”。科幻将与这座勇于创新、开放热情的都市深度耦合,向着未来,向着梦想,继续奔跑。

/data/storage/Upload/kd/2024/12/06/ee6d712d-41da-420f-9685-377c304e65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