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绿色世运,成都书写低碳办赛生态答卷
8月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隆重开幕。成都世运会绿色低碳办赛的理念,随着开幕式的到来,也从一张蓝图变成了人人可见的现实。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坚决
顶层设计,构建绿色低碳办赛“四梁八柱”
绿色低碳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牵头组建了成都世运会绿色低碳工作专班,汇聚多部门力量,建立了分工负责、议事决策等5项工作制度。早在2024年,专班便创新编制并发布了《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以赛事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围绕世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各个环节,提出“1+3+9+N”绿色低碳行动体系,为整个赛事周期的绿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场馆是赛事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绿色低碳的重要阵地。成都借鉴国内外大型赛事场馆及场地绿色低碳设计经验,编制了《成都世运会竞赛场馆(场地)绿色低碳建设导则》,从安全便利、健康舒适、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等方面,秉持“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理念,针对27个场馆及场地的实际情况,“一馆一策”量身定制绿色低碳改造方案,确保所有场馆均满足国家绿建标准,并力求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低碳元素围绕整个赛事期间,“低碳世运”专区助力全民数字化参与,500辆智能新能源精品车型的交付和2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保障,植入18台“碳基魔方AI智能回收箱”实现废弃物回收与公益互动,投放11台智慧厕所实现了人体排泄物就地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经初步科学评估,本届世运会碳排放总量预计比成都大运会降低50%以上,减排成效显著。
创新机制,铺就赛事“碳中和”之路
为实现“赛事碳中和”,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协同相关部门,积极督导推动成都世运会碳盘查与碳中和全过程咨询服务项目、“低碳世运”专区建设运营服务项目、碳核查与碳中和评价服务项目等重点任务实施。
在世运会开幕之前,便已成功举办了成都世运会绿色低碳场景供需对接活动和碳中和与碳减排量开发认购及捐赠专题会,创新提出“成都世运会碳中和领航员”计划倡议。通过精心组织动员,已与银谷碳汇公司等十余家意向企业签订捐赠协议,建立“捐碳企业库”,助力办成首届实现“碳中和”的世界运动会。
随着赛时期间的来临,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便紧锣密鼓地会同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推进第二轮碳盘查工作,并同步启动碳核查工作,着手编制《成都世运会碳中和工作方案》。赛后,还将全面开展全流程碳中和评价,系统梳理绿色低碳办赛成效与亮点,编制《成都世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将成都世运会的绿色低碳实践,转化为可供后续大型赛事借鉴的宝贵“遗产”。
筑牢底线,全方位保障赛时环境质量
绿色低碳的生态底色,是世运会坚实可靠的环境保障。为此,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了详尽的《落实〈第12届世界运动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大气、水、饮用水、辐射、绿色低碳、突发环境事件等六大重点任务,并成立了第12届世界运动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赛事组织高效运转。
此外,还印发实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前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第12届世界运动会水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排查,强化全市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隐患排查和场馆、驻地辐射环境本底监测,落实绿色低碳办赛,推进落实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碳中和评价工作,督导相关单位妥善实施碳减排量捐赠及认购交易工作,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办赛标志性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办赛氛围。
从顶层设计到低碳行动,从创新“捐碳”到环境攻坚,成都正以高水平的绿色低碳创新实践,为世界奉献一届彰显中国气派、巴蜀特色、成都韵味的绿色低碳体育盛会。绿色,已成为成都世运会最鲜明的底色,也将成为这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