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⑦|日产28吨!稳端市民“奶瓶子” 奶源一线“牛劲足”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街头巷尾还洋溢着新春的喜悦氛围,各大企业早已争分夺秒抢抓订单,奋力冲刺“开门红”。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就一起跟随记者,到离餐桌最近的生产线——新希望华西牧场看一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换装、戴口罩、“全副武装”过消毒通道……记者走进了四川新希望华西牧场的“员工别墅”。在这里,只见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整齐划一、宽敞明亮,健硕的奶牛或低头嚼食草料,或悠闲散步。
“现在我们一共有1436头牛,通过在现场配置全自动或者信息化、机械化的设备,基本我一个人就可以掌握全场的信息状况,管好它们的吃喝。”四川新希望华西牧场生产副主管兼奶牛营养师李婷婷告诉记者,即使是在春节供应高峰时期,她一个人也能管理好手下这一千多名得力“牛”将。而养殖牧场作为奶源一线,这儿365天生产不断档,助力24小时内实现鲜奶从牧场直达餐桌。“像我们牛上面带的电子耳标,还有它的智能项圈,这些都能帮我们记录和观察它的一些活动、它的健康状况等,不需要工作人员24小时都待在这儿,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实现实时监控。”
据李婷婷介绍,近年来,牧场通过奶牛养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了传统养殖业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乳业生产力。而除了科学管理,要想奶牛产出高,还得让它们吃好、喝好、心情好。“为了保证牛奶的品质,我们给牛喂的也是特别好的原料,基本一天75元的餐标。"
在这里牛不仅吃得好,睡觉也十分有讲究,李婷婷表示:“给奶牛铺的卧床使用得材料主要是橡胶垫,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的床垫。它的厚度有10cm,真的做到了吃得好,睡得好。”吃的是进口草料,睡的是乳胶床垫,住的是“精装房”,早中晚三次的打工时间,使用的是40套全自动挤奶器,现场只需要两名人工协作,4个小时就能完成“打工牛”的奶量考核。
“我们这一共有1000多头牛,每天可以产28吨的奶量。春节期间,我们没有休息,每天都在保证生产。”据李婷婷介绍春节后,工厂孕育了一些新的牛群来加大产能。24年同比23年,日均产能相当于增长了2吨,牛头数比前年也增加了100多头,25年预计日均奶量会增加3吨到5吨。
新鲜产出的牛奶在经过杀菌、检测、留样等环节后,通过管道直接运送至奶罐,在郫都的新希望华西工厂,无人生产线将接力完成24小时内,从原产地到餐桌的新鲜速递。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报道组:金学良 刘然然 苏哲 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