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丨最民生的话题 最一线的声音 这场对话他们都大有收获
2月1日,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晚上7点,此次会议的创新环节,备受关注和期待的“代表·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会也在人大会场火热举行。
当晚,来自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网络理政办等涉及城市经济、社会、城建三个领域19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和157位人大代表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交流会上,教育、交通、医疗、垃圾分类等民生关键词被频频提及。成都市人大代表贺林就针对垃圾分类现场问道:“目前成都存在厨余垃圾分类准确率不高、低价值可回收物未分出等问题,相关部门对此情况是否了解?有没有改善措施?”
面对这个民生“细节”问题,成都市城管委主任李伟立即进行回答:“成都每天的垃圾量为20800吨,其中17300吨通过焚烧处理,另有2300吨是厨余垃圾,进行了再回收。原来我们采用‘4分法’,通过文字描述对垃圾桶进行分类。如今,我们将在图案上进一步改进方法,就是以‘标识4分’,用红色的桶投放有害垃圾,绿色的桶投放餐厨垃圾,蓝色的桶投放可回收垃圾,灰色的桶投放其他垃圾,这样一来,群众轻而易见,投放垃圾时就把问题解决了。争取今年6月,我们就实现4类标识在垃圾运输车辆上全覆盖。”
市人大代表陈凯则将关注点聚焦在“成都地铁5、6、19号线为什么不开快线车”上,他提出,远线路地铁应开通快线服务,在快线停靠站点的选取上要多征求一下市民的意见,便捷市民的出行。
对此,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翼刚表示,若在开行“普+直达”的情况下,再开行快车,存在多方面影响,会增大普通车发车间隔。“目前19号线客流量很小,还未达到开设快线的要求,将来客流量提高后是可以开快线车的。但5号线和6号线就不具备开快线车的条件,在设计阶段,5、6号线的定位是城市通勤车,其运行线路设计与城市快线有所不同,没有设置运行线。将来只能根据客流情况,对其班次、时刻进行优化。”
成都市财政局局长高翔则就市人大代表张亮“在民生保障方面,财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资金投入情况如何”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表示,在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局对民生事务给予了重点倾斜,其中就业是首要安排的重点,去年市级财政就针对在校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减免了应该由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共45亿,其目的是让这些企业、企业家们能够更多地吸纳毕业生、农民工。教育方面,总体上,去年全市教育支出为433亿,增长比重达8%。
现场,代表局长一问一答,你来我往,场面火热。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不仅让代表们了解到真实的信息、最新的政策,也让相关部门践行了“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的工作要求,更凝聚着推动城市更好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