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如何变“一条带”?且看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主动突围|两会圆桌会

四川是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茶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2023年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一片片茶叶,让一座座荒山变金山银山,铺就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2年12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提出全面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建设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2024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川东北自然条件好,自古以来产好茶。进入新时代,创新,已成为川东北发展壮大茶产业的有力抓手。最近几年,高调亮相杭州亚运会的冻干闪萃、沿海白领钟爱的白茶咖啡、香高味醇耐冲泡的特色红茶……众多新潮产品出川入海,激发了川东北茶产业发展动能。

省“两会”期间,封面新闻记者邀请多名业内人士,通过一场圆桌会,再现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主动突围的生动实践。

圆桌嘉宾

四川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 余安波

四川省人大代表、达州市茶叶协会会长 廖红军

广安市邻水县黎家镇金竹坪村的白茶种植基地业主 叶春伟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 侯春霞

投资者心得:

借政策东风出实招

把基地建好后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从达州市大竹县规模化引进种植开始,白茶,最近几年在川东北地区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广安市邻水县,白茶种植较早,但规模不大,是当地乡村振兴稳扎稳打的特色产业。

在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后,邻水县巧借政策东风,大力推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实招,在广袤的乡村开辟出一个又一个绿色产业。而白茶产业,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过程。

“从浙江省安吉县引进白茶种植已有五六年了,之前交通不便,不敢扩大规模。”叶春伟介绍,之前,他们一直在“把基地建好”这件事上埋头苦干——提升品质、增加种类,目前已有白叶一号、黄金芽、金香玉等多个茶树品种。基地于2021年实现试采茶叶,2022年正式采茶,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为当地村民实现人均增收12000元左右。

2023年,邻水县积极推进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建设,并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还将明月山西侧现有的五华山、让水湖、泥汉坪等旅游项目串点成线。旅游环线的建设,让叶春伟看到了希望。

叶春伟说,邻水县委县政府已明确,要扩大白茶种植规模。所以下一步,他们会把发展重点放在扩大种植规模上。“我们计划在丰禾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再以丰禾镇的基地为中心,在明月山脉一带打造万亩茶叶基地,同步在邻水建立一个加工厂,逐步完善标准化的白茶生产体系,用白茶产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广安市邻水县茶农采集的白茶嫩芽。吴迪 摄

村干部呼声:

围绕优势资源做文章

全面提升区域内茶产业整体竞争力

余安波是重庆市梁平区人,在成都一家大型企业担任过高管,是巴中市首个外省籍村支书。

2018年,余安波与朋友合资注册成立公司,在巴中市巴州区流转土地1900亩,建起五彩生态体验茶园和茶叶加工厂。“我们生产的‘巴山叶遇’白茶主要销往江浙地区,供不应求。”余安波介绍,今年茶园全部投产后,可年生产精制高端茶1500公斤、大宗茶13吨,产值将超过1500万元。

余安波参加省“两会”。夏雨 摄

地处秦巴山区的巴中,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茶叶生长。2019年,巴中的茶叶种植面积位列川东北第一。如今,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近60万亩,产值逾60亿元,茶叶已成为巴中农业的一块响亮招牌。

余安波介绍,巴中的茶叶具有“高锌、高氨基酸、高茶多酚”的品质和“香高、味纯、耐冲泡”的优势。近年来,巴中坚持绿茶为主,红茶为辅,持续实施科技强茶,研发特色红茶新产品1个,罗村牌绿茶、秦巴茗兰牌国香荣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

“巴中云顶”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图据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如何提高巴中茶叶产品质量,增强茶企带农助农能力?余安波建议,支持巴中实施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集群项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巴中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夏秋茶利用、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等产业链条亟待延伸。”为此,余安波建议,启动实施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集群项目,将巴中市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列入项目实施区域,围绕优势资源,进一步做强基地、做优加工、做响品牌、做大龙头、提升效益,全面提升区域内茶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协会经验:

在科技创新上下力气

借助全国性平台推进好茶出川入海

2023年,达州雨热充足,全市毛茶产量1.58万吨,产值43.24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0.88万吨,占比超55%。茶类方面,红茶产量457吨、产值3.7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47.89%、52%——这组数据,来自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达州的茶产业发展,2023年实现了弯道超车,借助全国性平台打出了影响力。”四川省人大代表、达州市茶叶协会会长廖红军介绍,达州坚持一体推进“巴山青”“大竹白茶”“万源富硒茶”区域品牌发展,目前多个品牌、多个产品都已逐渐走向全国。

廖红军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达州好茶出川入海,好消息不断:万源市作为四川省唯一主宾县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杭州)茶博会,36家企业参展第十二届国际茶业(成都)博览会,专题举办“巴山青”“大竹白茶”推介会,“宣汉绿茶”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万源冻干闪萃茶和大竹白茶冻干闪萃系列产品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高调亮相,“大竹白茶”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供应商……

达州市大竹县白茶产业基地一角。受访者供图

“科技创新,是做好茶产品、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廖红军对此深有体会,他的企业就通过与浙江杯来茶往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冻干闪萃“大竹白茶”、冻干闪萃白茶咖啡和冻干闪萃万源绿茶等新式茶品,颜值高、价格高,附加值自然也高,在年轻人群体中特别受欢迎,在沿海地区供不应求。

廖红军认为,达州应继续发挥产地优势,加快推进达州茶叶综合交易市场、“大竹白茶”集散中心等产地交易市场建设。

作为省人大代表,他也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议:支持达州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推动“巴山青”精品茶和新式茶饮研制、组织茶企参评国际茶叶赛事、加强川东北地区优质茶叶品牌推广。2024年,第13届四川茶博会的主题市是达州,廖红军还建议省政府在本届茶博会筹办和举行期间,为达州茶产业融链、延链、补链提供政策支持。

职能部门献策:

做优做强茶叶全产业链

提升“精制川茶”主产市地位

广元是中国茶叶的故乡,是中国茶叶的发祥地之一。在众星云集的好茶中,广元茶以其“有故事、有味道、有内涵、有文化”的鲜明特质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在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侯春霞看来,广元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环境、优良的土壤和水质,造就了形美、香高、味醇、汤亮、耐冲泡的广元茶。“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50万亩,产量1.88万吨。”据介绍,广元已成为四川省精制川茶产业重点市、全省“三山一早”品牌核心市、全省特色茶产品先行市,广元茶已成为四川茶产业的“新名片”。

近年来,该市把茶产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培优茶品质、丰富茶产品、擦亮茶品牌、壮大茶主体、提升茶科技、弘扬茶文化,做优做强广元茶叶全产业链,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

认证绿色、有机茶园面积23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5.1万亩)、特色品种“白叶一号”7000亩。累计建成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10个,其中省五星级园区1个,省四星级园区1个,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旺苍县、青川县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四川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

广元市旺苍现代茶叶种业园区。广元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培育茶叶新型经营主体500余家,其中国、省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6家。遵循“分散初制、集中精制”的理念,引进推广名优茶中高档生产线40余条,茶叶种植和产地初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以广元黄茶、米仓山茶、七佛贡茶等为代表的春茶名优产品市场声誉较高。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等系列茶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不仅如此,该市还深化“茶业+”“+茶业”融合发展理念,着力推进茶文、茶旅、茶养融合发展,打造集休闲观光、茶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特色小镇和茶庄10个。2023年,广元将茶叶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制定了文旅茶双名片“混搭”推介方案,开展“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系列活动,提升了文旅茶知名度和美誉度。

“到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干茶年产量达到2万吨,实现年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说起广元茶产业发展,侯春霞信心满满。今后,广元将进一步提升“精制川茶”主产市地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链接】

发展壮大茶产业

四川明确提出冲刺2000亿元目标

近年来,四川始终把发展壮大茶产业摆在重要位置。2021、2022年、2023年“川茶”连续三年实现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现已达到1200亿元。

当前,四川正在大力推动茶产业“两带两区”建设,即:集中打造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和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明确到2030年力争川茶综合产值超过2000亿元,基本建成现代茶产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