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成都②|李强:只要能把爱心送到需要的地方 路途再艰险也值得
一滴水,也能滋润土地;一束光,也能照亮黑暗。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精神在我们日用而不觉中代代赓续。看度新闻推出《雷锋在成都》系列报道,通过采访这些长期践行雷锋精神的成都人,从他们的故事中,看新时代雷锋精神,见雷锋精神的成都体现。
李强,今年50岁,2012年开始从事公益慈善工作,目前是四川益路同行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11年间,他帮助老人、资助孩子,救人于危困之中。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基层慈善人物”“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省级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其家庭也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小时候自己穷过
就想帮助更多的人
谈到做公益的初心,李强忘不了幼时的经历,他回忆道,“小时候家里穷,有时候一连十多天都吃不饱饭。”在他最饥饿难耐时,邻居婆婆家送来的粮食,给了他莫大的温暖,也正因为这些相助,让帮助别人的念头在李强心中萌芽。
促使李强全身心走上公益之路的,是2012年与朋友的凉山之行,“那时候凉山的贫困,超出了我的想象。”有的孩子,跋山涉水上学一天只能吃上两个土豆,有的孩子,只能穿着单衣单裤甚至是凉鞋度过寒冬。
从那以后,李强就经常往凉山跑,多的时候一个月要跑三四趟。他和他的货车,把全社会的爱心送进凉山深处的学校,又带着孩子们的感恩回到城市反馈给千千万万的爱心人士。对凉山贫困群体的帮助并非易事,面对巍峨的大山,崎岖不平的道路,李强只是简单地回复“值得”,“只要能把爱心传递到有需要地方,路途再艰险都值得!”
助人于危难
能多照顾就多照顾一点
除了持续关注凉山需要帮助的群体外,李强也时刻关注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今年56岁的袁大哥,2016年因车祸致残,日常只能靠驾驶电三轮车载客维持生计,没想到2018年他的妻子又因癌症去世,只留下了一个5岁的儿子,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身有残疾的袁大叔肩上。
从2018年以来,李强就开始了对袁大哥一家的帮扶,不仅凑钱帮他取掉了手术后留下的钢板,还帮助他找到了一份收入更加丰厚的新工作。除了物质上的帮助,考虑到袁大哥的儿子还小,李强又发动中心志愿者,轮流来给孩子补习功课,经常陪着孩子玩耍。李强对袁大哥一家的帮助,让这个中年汉子时常落泪:“我很感谢他们的照顾,就希望现在娃娃能好好读书,将来能像李强他们一样回报社会。”
希望有生之年
能资助100个贫困生圆梦大学
随着资助的人越来越多,为更方便开展公益活动,2015年,在温江区总工会的支持下,李强自掏腰包成立了四川益路同行慈善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中心已汇聚了1.64万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和280家爱心企业,他们面向川内困难人群捐赠各类物资、资金已达1432.7万元,受益群众也达到25.6万人次。
做公益11年,李强和他的伙伴们也被质疑过作秀,虽感委屈,但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坚持做公益的决心。现在李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资助出100个大学生,我会努力地去实现它。”因为他相信这些受到资助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能将这份公益之心传递下去,“薪火相传,雷锋这两个字才会越来越亮。”
更多推荐:《雷锋在成都》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