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种地的年轻人①|聚力:粮田守护者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看度新闻特别策划推出“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微纪录片《回乡种地的年轻人》。记者历时半年,记录6名中国年轻人回乡种地的酸甜苦辣,见证这群“新农人”扎根乡村,用专业、热情与理想为“中国饭碗”和“天府粮仓”奠定坚实的年轻力量。首期,我们走进成都崇州市,一起认识帅气的小王,爱笑的建哥,还有“全国十佳农民”王伶俐,看回到家乡扎根土地的他们,如何变苦为乐,“种”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回乡种地的年轻人①——聚力》

种地,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关乎中国饭碗和粮食安全。何时割麦、何时播种、何时插秧……你对农事了解多少?

“新农人”成为职业新选择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今年清明刚过,成都市崇州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拉开了新一年农忙的序幕,一袋袋优质稻种正在被两位年轻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打开。

刚烫了头发的小王,出生于1999年,是团队里最年轻的“精神小伙”。

942393cbe2ec4a6291e47945f8c16fcd.png小王上过班,也摆过摊,但去年他选择回乡来到离家仅500米的合作社,当起了全职农业职业经理人。小王最为擅长的是农机操作,为了抢进度,他经常坐上插秧机就是几个小时,忙碌得忘了休息。工作收入稳定,人又勤劳踏实,这都是相亲市场上的优质条件。小王告诉记者,村民们对他十分热情“有些嬢嬢我都认不到,但却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

另一位青年,是小王的同事建哥。腼腆,但是爱笑。作为“80后”的他曾在成都从事室内装修工作,一年前也选择回农村种地,“国家大力发展农业,趋势很好。”

eca950ed2ee24253a8fbd8ed61062497.png

“地不平,杂草多,以前是用来种树的,整理起来相当麻烦。8、9年没淹过水了,现在整理完掺水,沟堵路也不方便。”这样的田,建哥是看一次愁一次,他管理着共2700亩土地,散落在镇上的十余个地块。分散的田地让建哥成为了“时间管理大师”,一边安排人员对田地进行整理,一边疏通沟渠保证灌溉水入田;一边统筹犁田任务,一边负责割麦田里的安全管理……他奔走忙碌着,只为不耽误农时。

“农二代”的“CEO”之路

初夏时节,整个成都平原到处都是满荷运转的收割机,这也被农人们称为“大战红五月”。农忙的时候,合作社的CEO王伶俐和她的父亲也会前来协助。

王伶俐的父亲王志全是成都市的第一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2015年王伶俐大学毕业,选择跟随父亲的脚步扎根农村,成为了一名“农二代”。回村后,王伶俐提出了用机械替代人工的建议,用8年时间实现了合作社种收机械化。

已是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王伶俐,目前管理着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家农机合作社和1家烘储合作社。合作社吸纳农户2000多户,土地面积6500多亩,年经营收入达1000多万元。入股农户不仅有分红,还能就近在合作社工作挣钱。“从不拖欠工资,安逸。”农民们对日渐增长的收入很满意。

cd33e2920b374de5a2b006be62e1d1bf.png

近年来,王伶俐陆续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如今,她已从下田实操的角色转型成为崇州乃至成都农业发展的代言人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种田如人生,只管埋头实干,等再抬头看路时,目标也就在不远处了。

8656c750e4424308945ee90e92766341.png

五月下旬,合作社崇州、双流两地的小麦都已全部归仓,建哥的肤色比小麦都还好看几分。割麦后的土地经过灌水浸泡,在一阵精心犁耙操作之后,就是稻田了,它等待着新的小秧苗到来。而没有时间做“形象管理”的小王,已经进入“战斗状态”好几天了。虽然发型稍显凌乱,但当他在田里开着插秧机时,却是潇洒自如,气宇不凡。20多天的田间奋战,插秧任务接近了尾声。然而到水稻成熟,还要经历施肥,植保等田间管理工作。等收割入仓后,整理完土地,又要忙着播种小麦,而后才能迎来春节的休息期。

今年,秧苗长势良好,丰收可期。成都平原作为天府粮仓的核心示范区,这些年,像伶俐、小王、建哥一样的年轻人也在不断地回到乡村、扎根乡村。他们用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热情、专业、理想,为“天府粮仓”、为“中国饭碗”奠定了坚实的年轻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成都“新农人”的蓬勃动能。

专题图A.jpg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