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孩子们的难忘夏天③|赏艺术、学文化…在火爆的展览中度过夏日漫生活

9月是开学季,孩子们即将带着兴奋和憧憬开启新的成长模式,站在新的起点,迎接元气满满的新学期。回顾这个夏天,孩子们在大运会中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在研学过程中碰撞出了知识的火花,在展览中打开了艺术的世界……看度新闻特别推出《成都孩子们的难忘夏天》系列报道,为这个美好的暑期画上句号。第三期,一起跟他们走进展览的大千世界。

夏3.jpg

7月,2023成都双年展开幕。作为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艺术盛宴,成都双年展已经成为市民了解国际艺术和世界文化的窗口。相比2021年吸引超百万人观展,这一届双年展的规模更大,共展出476件作品,设有24个平行展,徐冰、隋建国、周春芽、何多苓、张晓刚、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白南准(Nam June Paik)等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同台亮相。

成都双年展主打“观众友好、城市互动”,自开幕以来,每天的观展预约都几乎爆满,完全是一场全民艺术嘉年华。

在观展的人潮当中,成都市花园国际小学清波分校二年级学生王嘉木就是其一。现场,王嘉木被一个个艺术品所震撼,他在“乱抹”的水泥灰里找到一副精致的素描画,他眼中的“废弃物”结果是艺术的一部分……

在激动的心情下,王嘉木与家人逛完了双年展的9个展览。虽然理解能力有限,但他依旧看到了艺术的多样表达,他希望未来能够多多参与类似的活动,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发现更多美好的人和事。

e930f0e68c0b41d588f9d576e6eadb19.png

王嘉木在双年展现场 图源受访者

艺术有着直通灵魂的力量,成都双年展上,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476件包括架上绘画、综合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全类别、多元化的精彩艺术作品吸引着各地的观众。它们诠释了当代艺术与现代城市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等历史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引领观众进入一个触动内心深处的艺术体验之旅。

这个暑期,与双年展同样火爆的还有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图片

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 河南博物院藏

在“文博热”与“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人气叠加下,“放票即空”“一票难求”成为许多观众预约成都博物馆参观时的直观感受。为此,在已经实施延长开放时间措施基础上,成都博物馆不得不对入馆预约规则进行再优化,并且新增更多的门票。

据悉,“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汇集了220件珍品,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走进展厅,沿着“源”“远”“流”“长”的线索追溯汉字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互相成就的关系时,一条隐藏在展品中巴蜀大地与汉字中国的关系线索也同步展开。秦并巴蜀、列备五都、扬一益二……那些熟悉的历史掌故,透过巴蜀印章、天府汉碑、纸本真言、后蜀石经等“四川籍”文物,在古老汉字的发展脉络中亦有各自的呈现。

漫步汉字长廊,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7年级12班屈亦直有着深深的感悟。他从八千年前的刻符龟甲看到赵孟頫的《急就章册》,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摹)》看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临摹)》,他认为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心灵的洗涤,都彰显着中华文明无限的瑰丽,这些文字汇在一起,便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历史的盛宴。

1.jpg

屈亦直在成都博物馆内参观 图源受访者

在漫长的暑假中,比起喧闹的城市,屈亦直更喜欢在汉字展里徜徉:“每一个字都显现出浓厚的文化,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其在喧闹的城市中浪费时间,不如静一静,在汉字的世界里沐浴文化,身心放松。”

看展,越来越成为成都孩子们的休闲方式,他们在各式各样的展品中了解成都,放眼世界,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或许有些事物对他们还很深奥,但当他们站在大师名作前,那些凝视和驻足,正是他们与作者心流的相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专题图1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