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之㊿丝路名城的前世今生|国际门户枢纽的能级跃升

0.png

丝路悠悠,跨越千年。古时声声驼铃,如今滚滚车轮。 

自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今年已走过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合作内容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更为中国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开辟了开放发展新天地。2013年4月26日,成都开行至波兰罗兹的首趟中欧班列,推开了成都西向开放大门,打开了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城市的新篇章。 

[站场火车鸣笛

同事:诶,老仲,今天又要出车啊?要走几天啊?

老仲:大概一周吧

同事:你说说,上次走是什么时候,想约个饭都约不到

老仲:现在那能比以前呢,这中欧班列刚开的时候就30多列,现在每年开2000列,搭载的货物一天比一天丰富,确实没时间啊

同事:没时间也得吃饭啊,等你回来哦

老仲:行吧、行吧,等我嘛] 

2016年6月20日,中欧班列举行统一品牌首达欧洲仪式。国内8个城市同步发车,从成都始发的班列率先抵达。

2021年1月1日,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共同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成渝)2013年以来累计开行超过2.7万列,开行量持续位居全国首位,今年前8月共开行3819列,同比增长8.68%。 

如今,成都的国际班列已连通105个境外城市、30个境内城市,形成了中欧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中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构建起了“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向主通道起始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之一,成都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泛欧泛亚的开放前沿。成都充分发挥服务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陆上丝路加速四向拓展的同时,成都的空中丝路也“双翼比飞”,持续优化提升全球通达性。 

继北京、上海之后,成都是我国大陆的双国际机场“第三城”。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投运。紧接着,今年3月天府国际机场口岸正式开放,为中国联通世界开启一道新国门,让成都与世界交往新增一座桥梁和纽带。

十年来,成都持续打造覆盖全球的航空客货运体系,国际航线从2012年的30多条增长至130多条,构建起畅连全球五大洲的空中通道网络。 

如今,成都“两场一体”协同运行效应逐步显现。2022年,成都是全国唯一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城市。今年前8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88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货邮吞吐量47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1.2%。 

“空中+陆上”畅连全球的高效通道,敞开了成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大门。 

截至目前,成都缔结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104对,其中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71对。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在蓉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第一位。中意、中法、新川等6个国别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深入推进。今年前8月,成都新设外资企业435家,同比增加12.4%、数量居中西部地区第一,合同外资净增21.7亿美元、同比增长8.1%。 

十年来,成都外贸进出口增长近两倍,成为中国西部“外贸第一城”。2022年,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346.4亿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690.9亿元,占成都进出口总值逾三成。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从区域门户跃升国际枢纽,从国家中心城市进阶国际大都市……成都坚定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