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城市文脉,成都这样做
成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古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这里63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成都,国家确定并重点支持的全国大遗址六大片区之一。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茶马古道被纳入全国150处重要大遗址之列。
成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6354处,可移动文物258695件/套。全市注册登记博物馆160家,包括50家国有博物馆和110家非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面对丰厚的文化遗存,近年来成都全力做好统筹文物保护利用: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先后完成了《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出台了《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编制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成都片区规划》《天府文化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经多年努力,文物保护管理领域已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东华门遗址 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在全国首创地下文物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按照《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试点改革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全国范围率先建立工程项目考古勘探并联审批制度,推行考古勘探限时承诺制和建设单位满意度评价制,既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又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受到国家文物局高度肯定,被称为考古工作“成都模式”,并在全国范围积极推广。
成都还建立了地面文物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的工作机制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市文物局完成了全市639处文物保护单位、6345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地理信息测绘并将其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凡涉及文保单位或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前必须开展文物影响评估工作并取得文物部门审批同意。
(汉代画像砖)
目前,全市考古发掘出土珍贵文物已达20余万件,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余项,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金沙遗址、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6项考古成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重大考古发现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新川创新科技园出土文物2万余件,时间跨度达2000余年,堪称半部“四川通史”。完成了青城山古建筑群、领报修院、洛带会馆等一大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工程,其中“都江堰伏龙观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获得“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殊荣。
基于丰厚的历史文化,成都不断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坚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诞生了“杜甫很忙”“漫游三国”“古蜀金沙”等文化IP、文创产品达3000余种,产值达13亿元。武侯祠锦里被CNN评为2020年全球最美街道,邛窑遗址公园等获批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成都大庙会、都江堰放水节等有效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物特展、博物馆文创已成为研学旅游新热点、文旅消费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