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物华新⑧|青青古柏翠云廊 千年蜀道串起人文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来到四川考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在四川山水间、蓉城大地上镌刻了领袖的光辉印记、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看度新闻特别推出“巴山蜀水物华新----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主题采访报道,看四川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关怀和嘱托落到实处,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第八期,我们走进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漫步在千年古道上,切身感受人文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剑山绝壁,翠云青绿。始于秦汉的翠云廊,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群山峻岭间,古人植柏表道,以树计里。千年来,剑阁人世代植柏,守护一方水土,留下了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
柏树青青,古柏虽历经沧桑,青苍依旧,生生不息。古道幽邃,蜀道自远古而来,交错纵横,绵延不绝。
漫漫蜀道
传承好千年植柏传统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翠云廊景区,‘翠云廊’这个名字来源于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翠云廊》一诗。”走进翠云廊,剑门关旅游区工作人员马洋正在向游客介绍“翠云廊”名字的由来。
“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形象地描述了长约100多公里蜀道上古柏的葱郁。如今,剑门蜀道上古柏保留最完整的一段被命名为“翠云廊”。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视察。200余米的古蜀道、84棵平均树龄超过1000年的古柏,总书记看了许久。
翠云廊“剑阁柏”
“最高,树高27米;最老,树龄约2300年;最奇,远看似松、近看是柏。”在翠云廊,有这样一株柏树尤为特别,它笔直挺拔,因生于剑阁而得名“剑阁柏”。又以兼具了松树和柏树的双重特征,称得上世间罕见,被誉为“国之珍宝”,“四川十大树王”。
走到“剑阁柏”时,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驻足凝望着这株千年古柏。像“剑阁柏”这样古老的柏树,在翠云廊还有很多。
500年、700年、1500年……每株古柏旁立有信息牌,上面标注着它的编号、树龄等信息。历史变迁,岁月更迭,曾经“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现存千年古柏7803株。视察期间,总书记特别嘱托道:“一定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这源自于古蜀道上传承千年植柏护柏爱柏的传统。
每棵古柏旁设有信息牌
千年以来,蜀道沿线一直有着植柏的传统。古时,翠云廊又被称为剑州路柏。据史料记载,自先秦起、经蜀汉、至明朝,翠云廊历经七次大规模的连续栽植。在汉德驿旁,现在依然矗立着一座张飞植柏雕像。相传,张飞任巴西郡太守时,带领将士和百姓修缮官道,广栽柏树。因而,翠云廊的柏树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张飞柏”。
“张飞植柏”雕像
如今,斯人已去,苍苍柏树和剑阁人民继续守望着这方水土。每年,剑阁县发动全县干部群众进行义务植树,组织开展“我为蜀道植棵柏”“我为剑阁植棵树”等绿色公益专项行动,接续传承蜀道植柏。同时,当地通过公众认养的方式,大力建设古柏认养运营平台,开设认养“网格铺面”,设立认养专项基金,购买古柏保险、传承发扬育柏、护柏和爱柏的优良传统。
青石路旁,古柏与新柏,粗细高低,形态各异。“你看,这些古柏旁的很多小树 ,都是新植的。”马洋指向青石路旁的几棵柏树笑道。柏树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与传承。
古柏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牌
青青古柏
像大熊猫一样爱惜保护
从翠云廊景区进入千年古柏树的核心区域,有一小段路程。看度新闻记者注意到,一条铺满碎石的小路,草木丛生,看不到尽头。据了解,这是1935年修建的川陕公路,原国道108旧址。“以前这里会通行很多的大货车,但货车排放的尾气对于古柏树是有影响的。”马洋补充道,为保护古柏群,1992年后,该段改道弃用。
原国道108旧址
走上台阶,以“剑阁柏”为坐标,向东出发。一路上,路过“阿斗柏”“帅大柏”……古柏的年轮,一圈又一圈,见证着时间,脚下的青石,一层又一层,埋藏了岁月。再往前,有两株柏树名曰“汉砖柏”,只见古柏树根的位置“怀抱”着汉砖。
霎时,时空的交错感迎面而来,柏树与汉砖的结合,自然和人文在此和谐共生。“翠云廊确实是叹为观止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翠云廊期间十分感慨,“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挖掘出很多意义,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总书记一路看一路叮嘱,“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古柏“怀抱”汉砖
“历史上一直有保护树木的传统,明令不能砍伐官道两旁的树木,如果有缺口的话,还要进行补种。”剑门关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卜元虎说道。直到现在,当地依然在延续古柏的接力保护。
沿袭至今、相习成风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如今又有了新的发展,今年6月,剑阁县启动了新一轮蜀道古柏生境调查,全面梳理排查7803株古柏的生存环境及个体生长状况。同时,当地聘请专业团队为每株古柏进行“把脉问诊”全面体检,包括树木的经纬度、树高、胸围、冠幅等基本情况,以及是否有病虫害、倾斜、立地环境等生长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一树一策,为濒危及衰弱古柏“量身订制”如有害生物防治、补充树干营养、搭支架打围栏等复壮救护规划。
翠云廊内的“隆中对柏”被搭支架保护
“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成效也越来越明显。”卜元虎告诉记者,当地对于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像爱惜保护大熊猫一样来保护古柏。
目前,剑阁县将古树名木保护尤其是蜀道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县7803株古柏已实现“一树一档”智能管护,并按照“识别一批、保护一批、救治一批”的原则,积极开展复壮救护工作。新时代下,蜀道上千年苍葱的古柏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么多年,上千年的古树被一直保护下来、传承下来。”在翠云廊旅游的成都游客薛勇对这里的景象印象十分深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棵棵古树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资源。”薛勇说道。
翠云廊内古柏成荫
条条大路
昔日天堑变通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眼中的古蜀道是一条天堑。剑门蜀道所在的古蜀道,又称金牛古道。在金牛古道上,能找到很多与现代高速公路相似的元素,例如:以树木标记里程,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植树表道,起到路标作用;同时行道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又如设置驿、铺原为过往官员等送军书使用,后来逐步成为民间商旅活动的交通大道,既解决护树、护路和邮驿,又能满足了往来行人吃、住、行等问题。由此可见,金牛蜀道就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笑道。
古蜀道、金牛道示意图
此次,总书记乘坐高铁入川。过中原、进关中,穿秦岭、越巴山,列车驶过的路线,大致就是沿着古蜀道的走向。
走过漫长岁月,剑门蜀道已不再是四川唯一的对外连接通道,伴随着一条条高速、高铁、航线的开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蜀道难”逐渐成为历史。
游客们行走在翠云廊
“蜀道已经不再难了,古蜀道已经变通途。现在剑门关翠云廊也作为许多游客三小时半径出游的首选地,来翠云廊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活动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卜元虎介绍道,除了历史文化悠久的剑门关翠云廊以外,当地还有天然温泉和剑门豆腐、剑门土鸡等美食,这些也是一张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这里的风景很美,空气很好,我很早以前就想来旅游了。”游客舒元翠表示,从家里出行来到剑门关景区很方便。如今,乘坐高铁两小时以内就能从成都抵达剑门关。剑门关仅30公里的广元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条航线,条条大路连接蜀道,通向四方。
“作为世界陆路交通活化石的翠云廊,是历史文明的‘古老见证者’。”卜元虎表示,想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剑门关、翠云廊以及大蜀道。“游客们走在古道上,切身感受历史遗迹,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
推荐阅读:川行100秒| 剑山绝壁翠云青绿 100秒带你看绿色古蜀道
更多推荐:《巴山蜀水物华新----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