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物华新⑦|考古刷扫过的岁月 是浪漫古蜀文明的绽放和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来到四川考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在四川山水间、蓉城大地上镌刻了领袖的光辉印记、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看度新闻特别推出“巴山蜀水物华新----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主题采访报道,看四川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关怀和嘱托落到实处,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第七期,我们来到德阳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赴一场历史之约,寻找古蜀人的浪漫想象。

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埋藏着神秘的三星堆遗址,遗址内频频出现城市、青铜器、大型礼仪中心等多个文明要素,标志着长江上游地区在商代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代表了几千年前的古蜀文明的面貌和发展水平。

一把考古刷,扫开千年事。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泥土之下,古蜀人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正在被考古刷一层一层的拨开。在文保工作者的悉心修复下,一件件文物重现于世人眼前,讲述着那段璀璨的历史。

4272710b54ed4ae488de53a94c6ffd9f.png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大棚内七号祭祀坑坑内文物(2022年8月拍摄)

拨开过去

沉睡千年的浪漫想象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厅时,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又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赞叹“现代人也没有这种想象力、创造力”。

1934年,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共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1986年,抢救性发掘的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青铜人头像、金面罩等1700余件珍贵文物,三星堆“沉睡”千年,一“醒”惊天下。

2020年,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开启,祭祀区壕沟内的6座“祭祀坑”出土青铜器、金器等各类器物1.7万余件。“这次6座祭祀坑新出土的很多器物都是我们在之前祭祀坑中没有发现的。”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说道。时隔三十余年,三星堆再醒惊天下。

b3f1f0517e8748559426b7a65094c6ee.png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大棚舱内发掘(2021年3月拍摄)

“如果用现代的话语来形容三星堆的出土文物,那便是古蜀人生动的‘文创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曾表示,三星堆地域特色浓厚,青铜铸造的神树、神坛,高大的体量与奇异的造型,不见于中原,也不见于域外,是古蜀人独特的智慧之作,体现了古蜀先民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自1929年被发现以来,开展了多次考古工作,从过去到现在,已发掘的区域仅有千分之二。

“何以中国?”考古对于探寻文明根脉的意义,总书记看得很重。视察期间,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eaeb74ae59594d72a7116988e62794b0.png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大棚内八号祭祀坑坑内文物(2022年8月拍摄)

相继面世的三星堆文物,如星河般,昭示着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这些器物在发掘的过程中,每次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想象。三星堆遗址中既有古蜀国特有的青铜器,同时大量出土的尊和罍又表明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是有关系的。”余健补充道,玉璋这类器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有联系的。“三星堆所有出土的器物,与中华文明,特别中原地区还有长江中下游都有着密切联系,这就证明了当时的古蜀国是属于整个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化。”

0fc0ba4b21e440f9ab7f9e43fa14000d.png

游客在商青铜神树前欣赏

鸭子河畔,流水潺潺,一条岁月的历史长河,穿越千年,流淌着古蜀文明的深邃底蕴。博物馆内,神树伫立,一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根系从遥远的过去延伸到现在。

探寻现在

文物保护和修复任重道远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大棚外立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事业的期许。当下,三星堆还有上万件新出土文物等待着保护与修复。

在三星堆博物馆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来到了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走进文保修复工作区,仔细察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细节和最新技术,总书记鼓励现场的文保工作者,并嘱托道:“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4575ef7f213e45efb870e6e57c5adbad.png

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内文保工作者正在工作

“总书记特别关心队伍里的‘新鲜血液’。”余健说道:“现在我们的人才队伍越来越年轻,总书记在意的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工匠技艺如何能够一代又一代向下传承。”

据余健介绍,文物保护与修复馆由三星堆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建,目前整个文物保护与修复团队(包括前期的仪器检测分析)共有30余人,其中年轻人占比六七成。“在前期的检测分析、绘图和测试等这些方面,年轻队伍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余健笑道。

去年,文物保护与修复团队已保护清理600多根象牙,对600多件青铜器表面进行清理工作。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jpeg

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今年6月,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在“分离”千年后“跨坑”合体,面向公众展出。其中,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是由出自1986年发掘二号坑出土的铜鸟足人像、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顶尊撑罍曲身人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四个部分组合而成。

“如果按照之前的文物修复传统工艺,我们要对文物的残缺部分进行补配,将断裂部位进行拼接,变形部位进行矫形,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余健表示,一方面,文保团队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修复好文物,进行研究与展示。另一方面,团队采用科技方式,对新出土文物进行三维扫描、数字模拟复原,再通过3D打印的形式呈现出复原件,避免在原文物上进行修复,对原文物造成伤害。余健告诉记者,对于团队而言,这也是一次新的尝试,虽然文物还没有被完全修复,但是也因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方便下一步的工作开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保护和修复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进入第五阶段,实施多学科交叉结合攻关是探源工程最大特点之一,在这方面,三星堆遗址在田野考古工作和年代测定中已取得重大突破。

fe6b38ddc2aa46ba920fa04af1b9e5fe.png

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内待修复的文物

“考古工作是多学科的融合。”余健表示,多专业跨学科的人员引进能够让学科的专业性更加多样化。谈及未来,他满怀希望,“接下来,我们想引进更多的跨学科人才,不仅仅是针对专业考古、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同时我们会考虑利用科技史专业来进行青铜器的制造工艺研究,地质学专业对玉石料进行溯源工作,通过植物考古、人类考古来研究新发现的大量丝绸丝织品和粮食种子等。”

三星堆背后古蜀国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也许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

瞩望未来

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目前,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展出共有1500余件(套)文物,包含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多种类别。其中,有600余件文物为初次展出。

10eb3046f158474fa2b0b3bd74cc2268.png

三星堆博物馆旧馆(左)与新馆(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参观了“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了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习近平总书记说道。

“总书记对很多的文物都非常感兴趣,时不时驻足停留思考。”当天为总书记全程讲解的工作人员程静表示,当看到一些文字资料时,总书记也会亲切地把它读出来。

3dfca0fbcacd49e6b6d000daa812bf92.png

程静在进行讲解

有着18年一线讲解经历的程静,目前主要对新入职讲解员进行培训工作。“扩大讲解员队伍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更好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了解,目前三星堆博物馆在岗讲解员30多位,培训期讲解员5位、新招聘讲解员20多位。

连日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持续火爆,馆内游人如织。走进新馆“世纪逐梦”展区,一不小心就“踏入”考古方舱。原来这是三星堆博物馆采用最新的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将考古方舱还原到展厅里,反映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六个新坑的发掘工作,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场景。

04ea999909d14e3885820d835cd7a538.png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世纪逐梦”展区内的“考古舱”

“今天专程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想要感受一下三星堆厚重的历史文化。”成都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这次自己和家人来到三星堆博物馆,对于每一件文物都印象深刻。现在,去博物馆看展已经成为了市民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三星堆博物馆看展已经成一种热潮。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陈列馆)试运行期间适逢暑期,持续迎来参观高峰。据监测统计,每天预约门票点击量超过130万次。程静坦言道:“我觉得大家对于博物馆的热爱就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热爱,能够很好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a022f7ba532c4deaa5162e68565bd407.png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游人如织

三星堆的持续火爆映射的是近年来掀起的“文博热”。截至去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正式备案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6565家。2022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同时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接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

b08e18086a954277a6badf71a99e6ac1.png

家长带着孩子在三星堆博物馆内参观

随着博物馆资源的不断丰富,三星堆博物馆正在成为学校外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在收获快乐和惊喜的同时,学习历史和了解过去。“三星堆真的太神秘了!以后我会经常带着孩子来到这里,领略古蜀文化的魅力。”成都市民姜林说。

金乌负日,三星堆散发的古蜀文明之光,在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17441692972420_.pic_hd.jpg

更多推荐:《巴山蜀水物华新----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系列报道

b0c3aae0d2d3282227d451b24157852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