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深观察丨“蓉火”传递 首站为何在北京大学 火炬手为何是他们
一个人的梦想,点燃的方式千姿百态,那么点燃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梦想呢?
2022年1月,成都大运会火种在首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城市意大利都灵采集。2023年6月10日,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在北京大学拉开序幕,在31棒火炬手的接力下,成都大运会火炬完成传递首秀。在这些青春活力、热情洋溢的火炬手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梦想。
民族复兴的强国梦
2001年8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拉开帷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加田径、乒乓球、游泳、跳水、网球、柔道等12个大项168个小项的角逐,参加国家和地区以及参赛人数均创造了世界大运会之最。在11天的比赛中,中国代表团获得54枚金牌、25枚银牌、24枚铜牌,首次以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列各参赛国第一名,创中国参加大运会的历史最佳战绩。
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回忆历史,从1959年第一届都灵大运会的“颗粒无收”,到1981年第十一届布加勒斯特大运会李宁勇夺3枚金牌;到2001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运会的奖牌数世界第一,再到举办两届奥运会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在中国的体育竞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凝聚起了强国复兴的体育力量。
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的首站——北京大学更是民族复兴的见证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25年前,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两个甲子的风雨坎坷,北京大学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今天成都大运会火炬在北大图书馆、博雅塔、未名湖、李大钊像、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人文建筑传递,就像是沿着五四运动先驱的足迹,在新一代大学生手中薪火相传。
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第一站选择北京,选择北京大学,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呼应,是成都大运会传承民族复兴强国梦、奋斗拼搏奥运精神的深刻表达。
敢做敢拼的青春梦
跨越千山万水,象征着拼搏、青春、友谊、和平的大运火种在32位火炬手中接续传递,是一场精神的传承、梦想的延续。
成都大运会第一棒火炬手是邹敬园,他被称作“地表最强双杠”,在双杠项目上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的“大满贯”,自小生活在成都,又即将参加成都大运会的他说:“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对梦想的渴望和执着……”
在31棒、32位火炬手中,有乒坛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大满贯得主——“初代大魔王”邓亚萍,她曾多次为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建言献策;有推出《北京欢迎你》《站起来》《一起向未来》等奥运歌曲的“双奥音乐人”王平久,他为成都大运会专门创作了推广曲《世界是我们》;有在东京奥运会连夺两金的00后射击手杨倩,出征奥运前她先在“相约幸福成都”全国射击锦标赛上与队友收获冠军;有巴西裔中国足球运动员埃克森,他帮助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实现26轮不败的好成绩……他们都是各自行业里中的翘楚,他们都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过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他们将通过火炬的手手相传,传递着敢做敢拼的青春梦想。
当最后一棒火炬来到曾在成都夺得女子世界杯冠军、五次夺得中国成都乒乓球公开赛冠军的丁宁手上,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跑完最后一程。她说,梦想的天地最大,奋斗的青春最美,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停下脚步,怀一颗勇敢的心,不断追寻自己心中的那束光。
大运会传递成都梦
在火炬传递过程中,两旁的人群不时发出“加油、加油”的呼喊,这既是为火炬手助威,更是向成都和大运会祝福。
大运圣火是光明之火、友谊之火,它会给热爱和平的人们带去希望,也会让成都的梦想传得更远。通过大运会,成都希望把和平、友谊传向世界,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传向世界,把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呈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传向世界。
从宝墩遗址到金沙遗址,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从“繁华盛丽天下无”到“蜀江波影碧悠悠”,这座建城2300多年来“名未改、址未易”的蜀地古都,将通过大运会向世界展示成都的生活美学,展现韵味十足的文化底色、展现世界青年的青春梦想 。
大运精神生生不息,大运梦想点燃你我,48天后我们成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