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土耳其⑦|难说再见,整装待发——记我们这次国际救援报道
当地时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震,造成土叙两国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灾情牵动全球人心。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星夜兼程,命运与共,目前已有多国救援队驰援灾区,大量援助物资也陆续运抵。2月10日,成都广播电视台看度新闻记者胡俊超、Chengdu Plus记者李钉与驰援土耳其的中国蓝天救援队一起奔赴现场,他们将深入灾区近距离直击,跟随救援队现场式采访,关注看度新闻《我在土耳其》系列报道。
时间:北京时间2月20日16:00
地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北京时间2月20日下午4时许,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的CA4308飞机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我们到家了!
北京时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强震导致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震感遍及亚欧非多洲。地震发生之后,灾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我们也立刻接到了随救援队出发土耳其采访报道的任务。对灾区状况的担忧、第一次出国采访的忐忑,以及参与到国际重大事件报道的紧张……就这样,被种种情绪裹挟的我们,踏上了前往土耳其的征程。
从成都到广州,再到伊斯坦布尔,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中,我们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头脑风暴,“到了马拉蒂亚震区后,我们采访报道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了不遗漏,两个人要怎么分工”……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到达伊斯坦布尔后,我们突然被告知更改了目的地,要前往卡赫拉曼马拉什,一个距离叙利亚边境仅有60多公里的震区。
马拉什国际救援营地的条件十分恶劣,没水没电、没帐篷、没食物,这让我们只带了搜救和补给物资的救援队傻了眼。凌晨时分,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大家从“零”开始,搭建起了基地。
经历过地震袭击的城市,透着一股寂静和凄清,我们来不及进食,一夜未眠埋头苦干。天亮后,大家还未来得及感受马拉什的气氛,便接到通知需要重新转战马拉蒂亚。
异国辗转千里,只为寻找生的希望。马拉蒂亚的受灾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目之所及皆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整个城市都“瘫痪”了!救援队在一处倒塌的建筑开展救援时,附近的民众告诉我们,这座居民楼一共7层,还有1层地下室,至少还困有13个居民。
生命最为宝贵,救人压倒一切,只要有一丝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从上午9点到晚上11点,救援工作片刻未停,当救援队抬出了一位已经僵硬的母亲和她抱着的两个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沉默了,深吸一口气,含着眼泪继续拍摄工作。这一天格外漫长,每个队员都连续高强度工作了15个小时,我们询问队里的结构工程师徐予晗是否还要继续搜救,她说,“没有完成任务,我们不会撤离。”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热泪盈眶,结束近30个小时的救援拍摄后,我们的手都有些瑟瑟发抖,无法想象连续工作的队员们,他们的身心又是多么的疲惫!
抵达震区的几天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与脆弱的生命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有顽强坚持的被埋者,不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有生死关头,毫不犹豫选择保护孩子的母亲;还有为了一丝生的希望,在残垣瓦砾间不舍昼夜的救援队员。他们用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人们或许会被灾难击倒,但永不会被灾难击垮,人的价值应被强烈捍卫,生命应被高度珍惜。
出发土耳其前,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准备送给驻地的土耳其小朋友。救援期间,土耳其当地居民为我们送来食物和自制糖果,大家互相拥抱致意,和暖的阳光逐渐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撤离时,救援队员将房间打扫干净,把剩余的补给和一些救援装备收拾整齐,留在了驻地。回程路上,不管是驻地还是机场,都有不少当地的民众鼓掌致意、流泪送别。这些感人至深的场景,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已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这场地震救援中,我们见证了中国救援队员在救援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和救援队员们一道摸爬滚打,将画面、图片、文字一一记录下来,并用一篇篇新闻报道和近距离的网络直播,将这种感人至深的信念和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努力诠释“成都广电人”和“中国新闻人”的力量与担当。
紧张、震撼、感动,十天九夜的土耳其地震救援报道结束了,虽然在这次的救援工作中,我们并没有见证到生命的奇迹,不过我们也坚信,悲痛终会产生坚强,信念终会凝聚力量。人间真情和血浓于水的无私大爱,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彰显人性光芒和温情力量的画面,只要有希望,就有充满阳光的未来!
延伸阅读>>
我在土耳其①丨跨越山海 命运与共!全新救援设备从成都星夜驰援
我在土耳其②丨伊斯坦布尔机场巧遇成都妹子“哪儿需要我,我就去哪儿!
我在土耳其③丨中国救援队连续作战 一次次匍匐只为寻找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