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⑲丨从三笔账看阿坝州红原牦牛养殖如何实现多赢
蹲点点位:阿坝州红原县安曲镇下哈拉玛村联合牧场
蹲点时间:4月29日 星期五 阵雨
太阳刚露头,阿坝州红原县安曲镇红原大草原上,草儿已开始泛青,与远处皑皑雪山相映成趣。
早上9点多,记者与下哈拉玛村牧民尕尔让见面时,他已照顾联合牧场246头牦牛在圈舍用完“早餐”。从早上7点忙到此时,尕尔让才有空走出牛舍。
同样是照顾牦牛吃“早餐”,20年前,尕尔让要将它们赶到草场上吃。现在,成为牧场“牛管家”仅半月的他,见证着养牛的变化。
联合牧场的牦牛。
高原养牛有了新方式
今年4月15日,下哈拉玛村与红原县雪月天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办的联合牧场正式开张,第一批246头牦牛入住牧场牛舍。
牧场合办,双方都有投入。政府投资60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的道路、标准化育肥牛舍、配套用房等都算作下哈拉玛村的投入,同时,该村还投入了100头牦牛和4000亩草场。雪月天佑公司则以146头牦牛、管理团队和技术作为股本。
雪月天佑公司总经理高嵘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擅长软件定制开发。联合牧场一开张,便充满现代元素。高嵘解释说,每头牦牛都有电子耳标,每间牛舍都有探头,通过物联网,所有牦牛都有动态电子档案,每头牦牛的体温、行走路线和疫病等状况,可以实时掌握。
传统放牧牦牛,只在草原上吃草,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较缺乏。联合牧场则为每头牦牛定制了“专用食谱”,大牛小牛壮牛弱牛,根据身体基础数据,分别配备数量不一的精料、青贮饲料和酒糟,再“因牛制宜”补充微量元素、蛋白和氨基酸等,让牦牛营养更充足和均衡,生长速度更快。这也让古老的牦牛养殖摆脱了“夏长、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怪圈。
尕尔让13岁就在草原上放牧。娶妻生子后,独立门户的尕尔让家草场面积不多,加之打工效益更好,近年,尕尔让家成了无畜户。联合牧场开张,作为下哈拉玛村牧民,尕尔让谋得了现在这份“牛管家”工作。
尕尔让在为牦牛准备营养餐。
他说,很大部分进入联合牧场饲养的牦牛,都是从牧民家里买来的3年龄牦牛,只需喂养6个月,就可出栏。尕尔让说,科学精心地照料下,牦牛每天可增重1.5斤。
算清三笔账实现多赢
虽然监控室并未给尕尔让发指令,但从上午到下午,一有空闲,他仍习惯性地去牛舍走走。“两天前,这批牛集体进行了一次免疫。”尕尔让说,不担心疫苗有什么问题,担心少部分弱牛经过在巷道圈这一折腾后,会产生不适。
下午4点左右,尕尔让开着机器给牛舍清粪。这个时候,高嵘从红原县城回来了,与她一路来到联合牧场的还有安曲镇党委书记郭文利。
“县里5月上旬要开个乡村振兴主题的现场会,确定联合牧场是参观点之一。”高嵘说。
为什么联合牧场受到青睐?
红原县是纯牧业大县,仅安曲镇可利用草场就有40万亩,目前,该县进入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今年4月,红原县成功申报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
“要让与会者看看联合牧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罗让扎西告诉高嵘,联合牧场牦牛养殖模式将在全县推广。
在全县推广,罗让扎西和高嵘都很有底气。
高嵘算了一笔账:当地牦牛传统养殖一般需6年出栏,肥瘦不均平均价格8000元/头,年均产生经济价值1333元;牦牛在联合牧场,3年半就可出栏,个个精壮,出栏时平均价格12000元/头,年均经济价值3429元。
牧场收益不错,参与的牧民收益也明显增加。
罗让扎西说,联合牧场收购半大的牦牛,牧民就有第一笔收入;村民和村集体出租草场15元/亩,基础设施租赁200元/头牦牛,这是第二笔收入;联合牧场的收益,还要按入股情况给村集体和牧民分红,这是第三笔收入。
“算生态账和全县经济账,这个模式也能让整个红原县受益。”郭文利说,传统养殖牦牛需要6年,都是放养,牦牛生命周期对牧草需求量大,对草原破坏大;联合牧场现代养殖,牦牛出栏仅3.5年,增加了圈养,一个生命周期需草量大大减少,育肥期对草原没有破坏,能真正做到减畜不减收。
编辑:陈轻语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雷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