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开启创新型城市发展新征程

中共成都市十三届九次全会于7月23日顺利举行,7月25日,成都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会上,来自成都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幸福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园城市局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对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

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熊平介绍,十三届九次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关键节点加强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设计,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谋划,推动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决定》稿提出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紧扣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了“四新”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

“四新”重点任务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优化“两区一城多点”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强化战略科技、校院地协同、产业技术三大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三大能力,加快形成支撑全省、引领西部、带动全国、链接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势能。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以科技牵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持续改善更具创新活力、更为生态宜居、更加包容高效、更有安全韧性的城市发展环境,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要素协同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枢纽。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构建“一带一路”创新枢纽,深入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成渝互动协同,全面增强创新主干和重要极核功能,提高“成都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在成都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设计和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谋划方面,《决定》稿也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在创新载体和高能级平台建设上,构建高效融合的“两区一城多点”空间布局;构建开放融通的“多层架构”创新布局,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联动协同的区域创新布局,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强化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标准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在科研攻关目标上,推进前沿引领技术突破,聚焦15个重点领域集成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全力形成行业比较优势和关键环节绝对优势;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梳理“5+5+1”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缺失环节,采取“一技一策”方式专项攻克“卡脖子”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和“强基计划”,支持在蓉科研机构承接新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在企业和人才培养上,成都将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提能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硬核科技企业培育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联合高校院所构建一批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创新激励,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决定》稿提出,通过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靶向引育一批引领科技发展趋势、具有行业号召力的科学家;支持技术经纪人事务所、技术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发展;探索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站式”科创人才服务站。

《决定》稿结合城市资源禀赋,进一步明确了成都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谋划,从以技术突破驱动先进制造业升级、以模式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壮大、以科技赋能提升都市现代农业质效、布局新赛道引领新经济发展、以绿色科技促进生产生活低碳转型等视角研究提出努力方向,着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问题。

据介绍,当前,成都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目的,以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用全新发展方式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用全新城市形态塑造宜居比较优势、用全新形象标识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明确提出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抢先布局新技术、新生物、新能源、新制造、新生活五条赛道。

先进制造业方面

着力“补短板、锻长版、提能力”,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消费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领域持续创新强化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强链,提高重点产品区域配套率;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生产与消费高效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方面

加快推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医疗、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慧康养、智能体育等智能服务,推动自贸试验区升级,加强开放合作,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

都市现代农业方面

着力打造高能级农业科产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现代种业创新聚集区,加速绿色智能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新赛道引领新经济方面

紧扣产业规律、城市功能和科技变革,构建新技术、新生物、新能源、新制造、新生活等新赛道体系;不断加强新赛手培育,加快培育一批平台型龙头企业和新经济“城市合伙人”;进一步深化场景营城理念,推动新赛场场景建设。

促进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方面

加快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打造碳中和产业生态圈,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零碳经济发展示范区。强化低碳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组建碳中和实验室。着力提升碳汇能力,大力实施“全域增绿”2.0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

同时,《决定》稿还从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体制改革、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部署,着力营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一流创新生态。

看度记者:冯天赐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