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成都还将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
7月23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把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下一步,成都将如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助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如何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7月25日,在解读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成都市幸福办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等负责人,分别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成都将如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助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成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赋予了成都全面提高城市位势能级的宝贵战略机遇,也是我们担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我们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做强城市极核功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一直以来,我们坚定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以双核引领、区域联动为战略方向,高标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干支联动、五区协同”发展,促进双核相向发展,齐心共建经济圈、协同唱好“双城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下一步,成都将全面贯彻全会精神,聚焦做强极核战略目标,加快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助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现代化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新范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打造承载幸福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城市。
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夯实幸福美好生活物质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幸福美好生活核心动能。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前沿技术和未来赛道,推动创新资源集聚,营造创新应用场景,以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分工重构、动能更新再造,为幸福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增强幸福美好生活动力机制。强化改革集成,深化五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创建国际贸易消费中心,增强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丰富优质供给。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厚植幸福美好生活优势。围绕持续提升宜居生活城市吸引力,筑牢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本底,促进优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天府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幸福美好生活营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成都市幸福办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作出决定,将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与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一体摆位、统筹推进,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彰显了实现城市发展战略与践行初心使命内在一致的价值契合,二者统一于让新发展理念福泽市民、惠及社会的时代使命。面向“十四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统筹城市长远发展和市民现实需求,作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可以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增强城市发展优势的筑基工程。
从实践层面来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涵盖公共服务、交通出行、城市更新、创新创业、城市安全、全龄友好等十大领域,每个方面都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每项措施都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今年2月18日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协力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策划实施重大项目350余个、计划总投资约9000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068亿元。关于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这里有一组数据跟大家作一分享。今年1—6月,全市新晋三甲医院15家、创历史之最,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56所;启动片区化城市更新项目35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313个,实施棚户区改造1869户、城中村改造933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373座轨道站点实现公交接驳全覆盖;新增营造林5.93万亩,新建成天府绿道372公里、累计建成4780公里;完成41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吸引落户青年人才近10万人;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强。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在蓉举办“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我市荣获全国“十大大美之城”“十大向往之城”两项殊荣。《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市民整体幸福感较上年提升25.44%,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三甲。总体来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启动以来,社会影响力、市场参与度、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已成为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性工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牵引力、社会凝聚力和价值感召力。
下一步,市幸福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工作部署,扎实推动各项举措和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厚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体验和价值认同。我们将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强化问题导向,着力在“精准对接需求”上下功夫。主动拓展群众、企业表达愿望和诉求的渠道,切实找准市民生活的所期所盼、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推动十大工程各项举措与群众、企业的现实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强化效果导向,着力在“办成好事实事”上下功夫。清单式、项目化、分层级推动十大工程落地见效,瞄准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可感可及场景,努力办成一批市民普遍受益的实事、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助力企业发展的好事。三是强化共建导向,着力在“发动社会参与”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市民观察、机会清单发布等制度,引导市场主体、广大市民和专业力量有序参与十大工程,同步构建目标考评、社会测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市民和企业真正成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积极参与者、切身受益者和成效评判者。
看度记者:冯天赐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