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脱贫路 | 白玉“软黄金” 这样带领高原走向致富

灯龙乡,是甘孜州白玉县最贫困的一个乡镇,如何解决当地脱贫增收一直是一个难题。武侯区在对口支援白玉县的过程中,对口支援干部们在灯龙乡发现了一个“宝贝”,并将其发展为一个产业项目,最终为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

位于白玉县灯龙乡康通村的白玉黑山羊原种场,离白玉县城约90公里。每天,这里都有10只左右的小羊羔出生,羊群的规模随着这些小羊羔的诞生越来越壮大。它们,也就是让当地群众实现增收的“宝贝”。

视频中的黑山羊,是白玉县灯龙乡特有的品种,被称为高原“软黄金”,大都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这种山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很高,还是该县唯一列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的地方山羊品种。

当地的黑山羊曾濒临消失,幸而在2017年,对口支援白玉县的武侯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盯”上了这个“宝贝”,准备进行保种繁育和发展黑山羊产业,以帮助当地实现产业化脱贫。

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工作队队长叶明荣表示,“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我们总共投入帮扶资金是710万,分两期建设,1期是300万,2期是410万。”

钱到位了,羊舍也修好了,整个基地占地2500亩,其中修建区500亩,放养区2000亩。随后,武侯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帮助当地引进了专业养殖机构,并与白玉县农发公司以合资方式组建公司,以此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保种和养殖。此外,还加强与高校合作,对当地的黑山羊品种进行了改良,在提高肉质口感的同时,缩短羊的出栏时间。

白玉黑山羊原种场场长詹树林告诉看度记者,灯龙乡的气候条件相当恶劣,“从今年10月份到来年4月份,都是雪和冰把草地覆盖了,气候相当寒冷,散养的话就很不容易,容易掉膘。”

从詹树林处看度记者了解到,原种场目前存量的黑山羊有2800余只,预计明年夏天将会实现散养。工作人员会把断奶后的小黑山羊交给当地村民认养,到育肥阶段时,村民再把山羊返还到养殖场。认养期间,村民将获得相应报酬,这仅仅只是发展黑山羊产业所获收益的其中一项。

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面积大约2500亩,都是从当地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一亩土地一年的流转费是500元左右。其次,羊吃的草料常年都对当地群众收购,价格一元一斤,当地人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钱。

29岁的当地村民郎加,去年来到基地做保安,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有时他还会在基地收割草料的时候帮工,一天下来还可以额外挣150元酬劳。再如村民泽仁多吉,没有农活时都会来基地放羊,曾经是贫困户的他,也随着基地的建立脱了贫。

“羊场里一年至少能挣五千块,对家庭收入有明显的改善。”村民泽仁多吉表示。

2019年,该基地出栏2300只黑山羊,实现销售收入340万元,良好的势头还吸引了灯龙乡四个贫困村以合作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了基地建设中,通过流转土地、收购羊饲料以及聘请当地村民务工等,使得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收3000元以上。未来,基地计划每年出栏量3000余只,预期年收益超过500万元。

投入产生了效益,项目实现了增收,群众脱了贫,这就是武侯区每个对口支援干部心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在对口支援白玉县的8年时间里,武侯区累计投入政府财政资金2.4823亿元,统筹汇集社会力量帮扶资金折计3680余万元,推进建设包括白玉黑山羊原种场在内的重点帮扶项目47个,新建乡镇标准化卫生院、藏式民居共计16处;先后派出313名干部人才,奋战雪域高原,用忠诚、奉献和担当,助力白玉县81村2641户1272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5%下降至0,今年2月,白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看度记者:殷勇

编辑:叶升芃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