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先行者”的速度与力量
十年前,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精彩落幕之时,带给世界一个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更好的城市?
十年后,这一追问或许有了答案。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天府新区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从此,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理念,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三年时间,作为建设公园城市的先行者,天府新区一步步解题、答卷,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前行,创造出许多从未有过的美好场景。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一帧帧可感知可欣赏的城市美景,一个个可参与可消费的绿色场景,让人们心中的城市理想和向往的理想城市,逐渐照进现实。
破题之问
什么是公园城市?为何选择天府新区?
全球首个以公园城市为概念的展厅——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从今年4月起,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个拥有全国最大5D沉浸式展厅的多维度显示屏,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示着公园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众多市民游客在此驻足。“屏幕中展现的优美生态环境、舒适生活方式,就是我心中的理想公园城市生活的模样。”在家住成都华阳的罗女士看来,屏幕上放映“媛媛”一家人的未来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科技感幸福感十足,影片中的美好场景也正转化为现实生活。
在不同人眼中,公园城市所描绘的未来,有着不一样的体验,但却指向共同的城市理想——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摇篮。为追求更好的宜居环境,人类探索理想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何认识公园城市?怎么建设公园城市?这是一道关乎城市未来的时代命题。
两年多来,遵循总书记的指引,天府新区正回应这个时代命题。
公园城市建设不是平地起高楼、平地筑新景,而是要传承历史文化、尊重自然规律。“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我来倚杖立,天水相澄鲜。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800多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入川途经如今的天府新区时,写下这首《广都江上作》。
2011年底,天府新区正式启动建设。从建设之初,天府新区便坚持“先绿后城”,严守70.1%的生态用地底线,在此基础上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塑造城市形态。
2018年2月对天府新区具有划时代意义。天府新区开启了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的新征程,作为担负国家战略的重大平台、治蜀兴川的“百年大计”和成都大城崛起的重要支撑,在时代大势中确定了战略目标。
两年多来,天府新区从“公园城市”破题,努力把城市理想和理想城市绘成现实答卷。
作为成都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首席顾问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在参加首届公园城市论坛时曾表示,“公园城市四个字拆开来看,可以概括为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
探索、创新、示范……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天府新区逐渐勾勒出公园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组建公园城市研究院,初步构建以36项重点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536”公园城市规划体系,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新增森林面积1.2万亩,形成河湖水体1.3万亩,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生态本底全面铺筑;成功举办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建成公园城市展示厅,加快布局全域“15分钟生活圈”重大功能配套项目……
8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在天府新区举目远眺,眼前波光粼粼的湖水、蜿蜒林间的健身步道、各具魅力的建筑时,体会到了当年陆放翁的心境。
实践之路
从“首提地”到“先行区”,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
2017年春夏,在距离成都市中心30余公里的兴隆湖畔,一座可观湖景的星巴克开放,彼时被戏称为“最孤独的星巴克”。
3年后,它早已悄然撕掉这个标签。“人来了、企业来了、游客来了,这里非常热闹,我们早就不孤独了。”店员小刘体会深刻。
“最孤独的星巴克”的成长背后,是对这座大美公园城市成长的鲜明印证。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4月8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调研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推进情况,强调要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方向愈明、路径更清,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逻辑——正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建设的指挥棒,才能真正让公园城市实现永续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正渗透进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肌理:铺筑绿色本底,构建协调格局,塑造公园城市大美形态。
天府新区坚持生态优先,实施全域森林化工程,开展锦江、鹿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形成连片绿地湿地、河湖水体5.1万亩,筑牢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基底。突出三生协调,锚固70.1%生态空间,划定“三区三线”,将城市建设区产业用地压缩至20.6%、居住用地提高至34.1%,构建大开大阖的空间架构。强化设计呈现,构建以城市设计为先导的“1536”规划体系,首创“城市设计图则+公园城市规划图则”双重管控,着力打造独角兽岛、湖畔书店等一批独具魅力的新锐地标建筑。
锚固创新特质,营造开放气场,丰富公园城市发展内涵。
天府新区强化创新内核,发挥鹿溪智谷生态吸附效应,集聚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华为鲲鹏等53个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在公园城市场景中加快打造活力经济板块。促进城乡融合,将乡村地区全域纳入功能区管理,推动城市高端功能向乡村延伸。
突出共享导向,激发制度活力,彰显公园城市核心价值。
共建,引入战略合伙人实施片区综合开发,支持国有骨干企业定制化打造产业载体和“安居工程”。共治,探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公共议事会为平台,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1+2+N”组织体系。共享,打造“15分钟生活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延续成都因天时就地利的筑城智慧,在可预见的将来,天府新区必将为未来城市形态塑造提供独特样本。
远谋之策
制定面向2035年公园城市典范的指标体系 向世界城市贡献新区智慧。
这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依托蜿蜒河流,用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的诗意画卷;这是一条智慧的现代化产业廊道,立足于构建西部科学城先行区,加快构建创新生态链,大批重大项目星罗棋布地隐匿在绿林中。
这就是天府新区鹿溪智谷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这座公园城的示范之作,天府新区鹿溪智谷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空间格局呈现“绿”字当先、三“生”相融的生态特点,目前正依托鹿溪河自然生态本底,加快显现公园+未来产业、公园+未来生活、公园+未来形态、公园+未来技术的规划特色。
在10月24日举行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天府新区将发布《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同样是在论坛上,天府新区将携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磅发布“5+15+45”的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
如果说鹿溪智谷是一个点,天府新区目前所谋划的是管长远、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这是基于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系统研判发展路径、系列设计发展架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经验。
天府新区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在全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一盘棋”背景下,主动担当、科学作为,制定面向2035年公园城市典范的指标体系,做好公园城市实践探索的先行区。
具体来看,分为四个层次——
以“目标体系”作为价值导向和逻辑起点,引领公园城市的先行方向。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区的总体战略定位,形成5大总体目标“和谐共生典范、品质生活标杆、绿色发展高地、文化传扬窗口、现代治理示范”,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标世界级城市的发展路径、遵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天府新区地域特质,构建了以5大主体目标和15个子目标为系统的公园城市目标体系。
以“指标体系”作为度量标尺和实施指南,指导公园城市的行动纲要。以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为纲,参考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首座公园城市伦敦的发展经验,从生态环境、人居生活、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和现代治理五个方面设置了45个具体指标,将公园城市形态从可知向可感和可复制进一步转化。
以“空间体系”作为落地呈现和落实保障,统筹公园城市的各项建设。协同公园体系、城市规模和营城模式,构建“城市功能区-城市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道-大美乡村”五级公园城市空间体系,营造拥绿亲水、规模适度、精明营城的公园城市空间体系。
以“标准体系”作为技术保障和评价依据,塑立公园城市的品牌样板。具体包括以城市建筑为主体的建筑工程风貌设计标准;以城市景观为主体的街道景观设计标准;以城市管网为主体的综合廊道设计标准。
对此,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府新区聚焦公园城市特质,建立可监测、可评估、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对于建设公园城市典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蓝图绘就,前景可期。在10月24日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天府新区将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区智慧。
人类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史,也是一部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世界城市的接续发展将迈向哪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或将成为破解时代命题的“中国方案”。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遵循“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科学方法,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先行区”,从理论到探索,天府新区不断锻造新动能、贡献新智慧。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