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资金、送人才 锦江区助力炉霍全面发展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天来关注锦江区对口帮扶炉霍县的故事。除了助力经济发展,锦江区在对口支援炉霍县软实力的打造上也下足了功夫,不仅帮当地建立起了四川民族地区首家区县级的省二级甲等妇幼医疗机构,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毫不马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锦江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几位队员,通过他们,我们看看炉霍县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炉霍县

正在给大家介绍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医疗情况的,是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产房护士长陈南,她今年3月份来到炉霍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虽然来了都半年了,但是现在稍微动作大一点,她说话还是喘不上来气。陈南说,刚来炉霍县时,她适应不了这里的高寒缺氧,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半个月里就瘦了10斤。但怀着对医疗工作的敬畏,她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唯一让她觉得有点遗憾的,是长期在炉霍县工作,没有时间回到成都陪伴家人。

炉霍县离成都有500多公里,在这里支援的锦江人,都必须面临长期和家人分开的情况。这样的歉疚和思念,在每一个锦江区对口支援队的队员身上都可以看到。也正因为有这批热衷奉献的锦江人,炉霍的教育、医疗才有了显著的提升。陈南所在的炉霍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已经被评为了四川省二级甲等妇幼医疗机构,这里的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都对标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在这里的产妇和儿童都能享受到和成都一样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

炉霍县美景

在采访时,就在陈南和医生了解完病人情况,将要离开病房时,病人家属突然拿出早已准备的哈达和锦旗,表达他们诚挚的谢意。原来这位产妇因为残角子宫和胎儿迟迟没有出生的问题跑了多家医院,最终听说炉霍县这里有成都的医生,来到这里查清了病因,顺利生下了孩子。医院的口碑好了,来到这里就诊的产妇和儿童也多了,目前这里除了收治炉霍县本地的病人之外,周边县市像康定、色达、道孚等地的病人也慕名而来。从2013年以来,锦江区累计投入了1000余万元帮助医院建门诊楼、住院楼和升级医疗设备,通过传帮带,这里医生和护士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夏榕涓是龙舟路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去年9月她来到炉霍县中学教英语,填补了这个学校缺乏英语师资的空缺。本来今年7月她的支教工作就已经结束了,可是自己教的两个班今年都面临初三的关键阶段。于是她选择继续留下来,送这帮孩子初中毕业。而说到为何会选择到炉霍县来任教时,她说自己并非一时兴起,这一切还要缘于她5年前参加的一次报告会。

炉霍县的万寿菊

去年,在听到锦江区又要选拔教师到炉霍的消息之后,夏榕涓和家里的父母、丈夫商量之后,毅然投入到了支教炉霍的事业中来。像夏榕涓一样的老师,分布在炉霍县的小学、中学,他们除了要面临环境的挑战,还要面临跨学科、跨学段的压力。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为高原上的孩子带来了希望。

目前锦江区已经有19所中小学与炉霍县18所中小学结对,两地共享教育资源,提升炉霍当地教育水平。说到锦江区对炉霍县教育的帮扶效果,炉霍中学的副校长感概颇多。教育给予炉霍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当地群众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在炉霍县,除了医疗和教育事业有锦江区的烙印之外,在炉霍县的城市规划和政务管理上更是处处都有锦江区的智慧。据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介绍,他们有不少队员都是第二次来到甘孜做这项工作,孙红松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4年到2016年他曾来到炉霍对口支援两年,时隔五年,他又报名来到了这里。

孙红松

谈及为何会再次进甘孜做对口支援工作,孙红松提得最多的词就是情怀和信念。他说在对口支援的队伍中,有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有从军的经历,退伍不退色,想到这里的建设需要他的加入,他们就毫不犹豫来到了炉霍。而这一次来,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找到2014年他在炉霍认的“亲戚”。

孙红松说,现在他们这一批队员在炉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早期这里交通不便,下乡工作仅仅是交通就让人有点吃不消,现在锦江区给这里送了资金,盘活了资源,这里的道路变好了,城市变美了,人民收入增加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炉霍、建设炉霍的决心,他相信,未来的炉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

看度记者:陈路 赖小敏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雷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