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键词 | “城园相融” 无界之美
以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成都在数年之间蜕变、突破、重塑、创新,探索着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范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及行业专家、市民代表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建言献策。
“现在整座城市就像一座大公园,并且成长速度还在加快。”在兴隆湖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罗桑仁青看来,城市与公园正在破界相融、和谐发展,也因此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2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其中也强调要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城园相融”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
绿在城中、城在绿中、蓝绿交织……对于“城园相融”的理解,最直接的是公园城市之“形”,即打破原有边界,实现公园与城市的物理融合,改变城市形态与风貌。
沿一级绿道骑车,从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一路向南,在青龙湖边赏樱,在锦城湖边踏青……阳春三月,游公园成为市民出门踏青最热门的选择。
穿梭城中,成都正以绿道为脉络、山川为盛景、农田为景观、城镇为景区,实现全域公园化。年初建成的环城生态公园,如同一条碧绿的“翡翠项链”,这一世界级工程串联起了133平方公里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城市森林、100平方公里生态景观农业区;“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天府绿道体系,伴着千渠万里、清澈流淌的天府蓝网,串联起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全域公园体系已然成为了城市底色。
在离成都市中心仅28公里的崇州,近30万亩油菜花在温暖阳光的“陪伴”下,进入了盛花期。沿线的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带上家人朋友来打卡万亩花海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远眺全城,从五年前开启城市格局之变以来,成都实现着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蜕变。依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和岷江、沱江“两水”生态骨架,成都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自然的生态空间可以延伸到城市里面来,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城市形态。”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在采访中表示,成都的“千年之变”,有效破解了“大城市病”,为公园城市指引着未来。
城园相融下,城市空间正有机更新。多年来,成都府青路跨线桥下空间由于高架横置,逐渐成了交通混乱、卫生死角等问题突出的“灰色地带”,通过开展“金角银边”场景营建和业态植入,这里变为了市民出门可游园的新运动空间。如今,成都正在打造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屋顶空间,滨河空间等"金角银边",让100米见绿,300米见花,500米见园成为市民日常,让城市的边角余料重新焕发生机。
WePark玩湃社区足球公园依托西郊河沿岸打造,青羊区在对街区进行风貌提升的基础上,充分盘活了原本利用率不高的约900平方米街旁剩余空间。早晨、傍晚、周末……一切适合休闲运动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人气爆满。
城园相融,是“园中建城、城中有园”的空间格局,是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的交织,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城市形态。
是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
过去这一年,公园里的都市农业“火”了。据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介绍,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公园全环有10万亩农田用于粮油、瓜果蔬菜种植,以市内常住人口计算,在环城生态公园农业丰产期,成都人均将增加近10斤粮油果蔬供给。新公园带来的新业态、新场景,人们不仅可见可感,还能直接受益。
《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中提出,要打造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陈明坤院长也在采访中提到,公园城市的建设模式转变,是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阳春三月,天地生暖,万物复苏,花发草长,虫鸟琴瑟,公园城市最是一年好光景
人是一切发展的归宿,成都见缝插针地为城市除荒增绿,在高架桥下建起微绿地,不仅为了在钢筋水泥中保留一片好风景,更是为了让市民出家门就能找到休闲锻炼的场所。
从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到生活空间宜居宜业,城园相融不止流于“形”,而是提升维度,成为城市新生态的代名词。
以天府绿道为例,它不只是一条条绿色动脉,它还是成都人每日必行“回家的路”;是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密集坐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生活风尚;是生态经济、产业文化集中的新经济沃土;是“绿道+”“公园+”的生态消费场景;是激活整个城市工业升级发展的媒介和动力。
现在,成都有了数百个夜游景点和网红打卡点,两千多条特色背街小巷,十多个大型TOD示范项目,还有规划建设两百多个“公园社区”和“产业科技公园”……
城市就是一座美丽和谐的公园,公园也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城园无界,意味着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意味着城市永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是有机生长的未来家园
四季分明的成都,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在280天以上,自都江堰建成以来,流水蜿蜒,沃野千里、水旱从人,天生宜居和适合植被生长,具备建设公园城市的优良基因。成都也将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
2021年,成都聚焦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吸引力优势更加明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下,繁忙的城市空间与清秀的生态空间共融共生,从大手笔到细微处的雕琢,让公园城市的画卷更加美丽。
越走越美丽的社区绿道
如今,草树云山如锦绣的成都,正在自然中有机生长。获国家批复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未来也更加明朗: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着力建设创新城市、开放城市、宜居城市、共享城市、智慧城市、善治城市、安全城市,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在这样的理念下,公园形态将进一步与成都的城市空间深度融合,以“无界之美”装点市民的幸福生活。
编辑:叶升芃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