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到底有好“凶”?成都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成都疾控 2025-07-27 14:14
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降雨量增多,蚊媒活动愈发活跃。近期,广东佛山出现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更是引起了人们对蚊媒传染病的关注。
很多网友关心基孔肯雅热到底有好“凶”?近期还能外出吗?出去玩要怎么预防?回来后又要做些什么呢?成都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
白纹伊蚊
就是这个“花蚊子”(特别是流行地区叮咬过病人的“花蚊子”)。人和人接触不会传播。
哪些地方风险较高?
东南亚: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南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
近期,还要关注广东佛山。
去这些地方怎么预防?
防蚊三件套:驱蚊剂(请认准“WP”开头的农药登记证号!还要含有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成分哦!)+长袖长裤+蚊帐。
户外活动请尽量避开黎明黄昏蚊虫活跃期,特别不要去草丛、树荫、凉亭等阴暗潮湿处。
选择有空调、纱门纱窗的住宿。
清除住处积水容器。
从这些地方回来要关注什么?
从高风险地区旅行回来,要做好两周的防蚊健康观察,出现症状别硬扛,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说明旅行史。
境外游回国入境时,有症状请如实向海关申报,并配合排查。
典型症状:
潜伏期1-12天,通常3-7天。
突然高烧,可以到39℃(甚至更高)。
关节疼痛:主要为游走性疼痛,以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多见,可能会持续数月。
皮疹:多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
其他还可能伴随有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成都疾控提醒,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不可怕,做好预防,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