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漫画就看懂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十条措施

来源:温江融媒 2021年08月18日 21:43
评论



强化疫情多点监测预警,按照《成都市新冠肺炎检测技术方案(2021年版)》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同监测,根据疫情形势,增加高风险岗位人员、物品和环境监测内容和频次。同时,加强常态化监测质量控制与结果应用,确保疫情防控“四早”措施落实落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哨点”“探头”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引导其到发热门诊及时就诊。


8月13日

成都发布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十条措施

其中

第五条提到“强化常态化监测预警”

对此,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王亮

进行了解读

↓↓↓

“当前疫情防控的总体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根本。谁能第一时间发现传染源,及早采取防控措施,就能防止疫情扩散、赢得疫情防控主动权。”


防控关口前移
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

实施常态化监测预警是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早发现、早报告的重要举措。”王亮分析道,本轮本土疫情的应对,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发现早。“一方面我们平时对市民进行的广泛宣传和提示让市民具备了较高的防控意识,第一时间能主动就诊排查;另一方面正是医疗机构按规范落实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才能及时发现病例,吹哨了应急响应,为后续疫情有效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实际上,早在去年,成都市就正式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总体思路是防控关口前移,按照点与面结合、多部门参与的原则,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目前已形成了多部门参与的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机制。今年,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结合防控实际,进一步调整形成了《成都市新冠肺炎监测技术方案(2021年版)》,监测工作采用症状监测主动采样监测结合的方式。


针对高风险人员
实行每周全覆盖检测

具体而言,症状监测主要针对纳入社区管理的相关人员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重点场所人员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主动采样监测主要包括人、物、环境监测。其中,人群监测,根据人群风险的大小,分为即时检测、全覆盖检测和抽样检测。针对相关应检尽检人群(密接与次密、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医疗机构发热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要开展即时检测;针对高风险人员(机场、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及普通医疗机构高风险岗位、接触进口货物/冷链食品、市场监管等一线工作人员)实行每周全覆盖检测。针对重点人群(农贸(集贸)市场、普通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快递外卖、交通运输、景区等)开展每周抽样检测。环境和物品监测主要针对机场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医疗机构、农贸(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及进口货物、进口冷链食品等开展。  


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
“哨点”“探头”的作用    

“此外,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我们可能还会调整监测的频次和范围。”据王亮介绍,本次本土疫情期间,全市紧急对公共交通、社区、机场、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医疗机构、景区等相关人员实行了全覆盖监测;同时提高了部分重点岗位人员的监测频次,比如:机场、口岸一线工作人员及定点医疗机构人员由每周1次提高到每3天1次。“这些举措对疫情防控来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方案要求主动开展监测排查,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国内多起本土疫情中存在部分早期病例在被发现前有到诊所就诊或药店购药等行为,但未被及时发现,导致后续疫情扩散传播。“这提示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哨点’‘探头’作用。”王亮强调,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零售药店等场所要强化从业人员的疫情防控报告意识,一旦发现新冠相关可疑症状患者,要引导其尽快到发热门诊(诊室)及时就诊,确保及早发现。

“我们还需要持续提升市民主动就诊报告意识,一旦出现新冠相关可疑症状,要及时做好个人防护到发热门诊(诊室)就医并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王亮提示说。



温江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 成都发布

目前100000+温江人已关注我们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