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借鉴全球发达国家案例 加快布局智慧农业新赛道

来源:温江融媒 2021年09月10日 11:08
评论

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赛道化”的共识正逐步形成,市场竞争话语权也迅速从全领域发展向细分领域深化,形成了“越细分越有竞争力、越精准越有爆发力”的发展态势,由此而勃兴的新赛道成了企业发展壮大、产业迭代升级、城市换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抓时代机遇,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形态赋能产业体系,精准聚焦智慧农业新赛道,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案例,强化“赛手”引领、扩容“赛场”空间、推动“赛制”集成,着力担当成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极核功能。

一、发达国家智慧农业案例

(一)日本农业第六产业模式。日本农业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第六产业概念:搞农业的不再只搞种养(第一产业),还要加工农产品(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务(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1+2+3”=6,“1×2×3”=6。“第六产业”的本质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将农业变成综合产业,把产加销融为一体,提高流通效率,实现产品增值,从整体上提高包括特产在内的农业经济效益。

(二)美国大农场模式。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且极具竞争力,主要是采用了现代化的大型农场模式:经营规模化,一个农民耕作上千亩土地;生产区域专业化,在一个县乃至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生产合作化,农场主通过合同方式,赋予农业服务机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权利,转嫁风险,提前锁定利润,主动规避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

(三)德国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能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多种生产信息,如某块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强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况,农民可据此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作业。

(四)荷兰、以色列高科技农业。荷兰农业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荷兰的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以色列农业特点在此基础上还有精细化的特点,主要是具备3大核心技术:一是发达的自动化温室控制技术以色列的温室技术完全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二是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三是精确化的育种开发技术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五)法国农业合作社服务模式。合作社通过服务功能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集中资源降低成本: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服务,使社员节约生产经营成本;二是维护农民利益:农民通过农业合作社以团体的力量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通过议价的方式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强农民的市场话语权;三是分工明确:农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之间既独立又合作的双层经营结构,实现了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模式。

二、对温江布局智慧农业新赛道启示

结合园区实际,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发达国家案例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智慧农业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只有走融合发展之路,才能将农业变成综合产业,把产加销融为一体,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智慧农业必须实现专业化。要通过大数据、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环境全自动化控制,对农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三)智慧农业必须提高农民获得感。在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组建专业公司,为农民提供专业服务,以团体力量应对市场竞争,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践做法

(一)强化“赛手”引领,激发竞争活力。一是加大赛手招引。瞄准细分赛道,优化提升“两图一表”,绘制产业生态图谱,建立“单打冠军”储备库。深挖存量潜力,扩大高校院所校招商“朋友圈”,招引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引导农创企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招引头部企业10家以上。二是做优赛手培育。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区域综合运营模式,推动科创服务、技术人才、产业基金等平台资源集聚,为农业创新成果研发、转化、入市以及农创企业孵化成长、挂牌上市提供一体化服务。力争十四五期间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三是做强赛手服务。持续深化“一个脑袋两只手”协同创新理念,推进环川农大知识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引领作用,全链条服务创新成果转化,聚焦作物基因挖掘与利用、作物花卉育种、生物刺激素等优势领域,引育、推广、转化一批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0个,转化农业新技术、新成果60项。

(二)扩容“赛场”空间,做强平台支撑。一是做优场景空间。加快73万平米川农农创产业园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全力推进2.8万平方米农高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体、19万平方米川农大大学科技园等科创载体建设。打造2平方公里未来农业公园,推动“博览展示、中试推广、田园会客”三大功能深度融合。提速七彩林科种苗繁育基地、“川农牛”科创农庄等11个应用场景建设。二是做实校地合作。与川农大形成共建国家农科园、共创国家农高区发展共同体,共建作物科学研究中心、国际园艺科学研究中心等12个研究中心,谋划成渝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碳汇技术国际研究中心等5大科技研发新中心,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企业总部”的农创载体集群。三是拓展数字平台。瞄准新经济业态,以数字平台赋能新型农业经济体共享发展,以1链3e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为示范,推动花仙境做强花木直播带货、人员培训、消费结算建设,打造现代化农业消费结算中心6个以上。

(三)推动“赛制”集成,深化融合发展。一是立足“三循环”强链聚链。坚持协同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博览展示等微观主体形成产业链自循环。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与关联功能区串点成链、聚链成圈,推动中观主体形成产业链内循环。主动融入成德眉资农业园区联动发展,与重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战略合作,推动宏观主体形成产业链外循环。二是推动“农旅养”高端延伸。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将智慧农业科技应用拓展到“花卉园林游览、高端民宿体验、运动健身休闲、康养医疗服务”四大康养旅游场景,探索“公园+”“康养+”“民宿+”等场景营造模式,不断推动农商文旅体养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当好“店小二”优化保障。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巩固校院地企发展共同体,建立互联共享机制。整合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乡村振兴等系列组合政策,探索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