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汇聚青春力量!来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厚植家国情怀 汇聚青春力量
9月26日,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团区委、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面向广大青少年举行“我的国 我的家”主题大思政课,持续深化“‘温’度青春·‘江’好有我”大思政课品牌,引导青少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活动伊始,一出精心编排的备课情景剧引人入胜,将观众带入主题。从成飞航空教育基地的实地探访到“山河笔记”中的壮美画卷;从非遗技艺的亲手传承到身边温暖的动人发现……来自不同行业的讲述者围绕“我的国 我的家”,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思政之旅,引导广大青少年探寻属于自己的青春答案。
●
●
●
坚守
献了青春献终身

“每一架战机升空,都是对祖国蓝天的深情守护;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航空人对国家使命的庄严承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韩维,以亲历者身份讲述了40年来“航空报国”的承诺与坚守。
他亲历歼-10从研制到首飞的全过程,与团队一起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如今,从歼-10到歼-20,大国重器不断涌现,韩维自豪于兑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承诺。他以此激励年轻人,无论身处何领域,奋斗就是最美的爱国姿态。

热爱
用发现的眼光领略大好河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编辑、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刘乾坤带着多年来行走、拍摄的作品来到现场,带领大家领略大美四川,从四川盆地到盆周山区,再到川西高原,他以多年行走的感悟,唤起在场观众对家园的深情与认同。
“真正了解脚下的土地,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这片山河最深沉的爱。”刘乾坤说,“希望大家用发现的眼光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此增进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感恩
黑夜里亮起一盏灯

从甘孜藏区辍学少年到人民教师、驻村第一书记,东珠洛吾的人生转折得益于四川省民族地区推出的“9+3”免费教育计划。“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就像在漫长黑夜里亮起的一盏灯,温暖而坚定。”东珠洛吾说,“改变我的不是运气,而是温暖的政策、无私的帮助和不放弃的信念。”
“我的故事只是无数藏区儿女在党和国家关怀下成长的缩影。”东珠洛吾用他的成长之路传递温暖与感恩,“我会继续把这份爱与责任传递下去。”

传承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坚守染织手艺二十年的成都非遗蜡染传承人谢宝高,讲述了从拜师学艺到回乡创业开设工坊的故事。在传承中创新,是活化非遗的必经之路。他创新性地将不同画风融入蜡染,推动非遗走进校园,带领乡村群众开拓市场,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蜡染技艺。
“蜡染是民族的记忆,是特色鲜明的文化DNA。”谢宝高说,他坚信传承重在“传人才”,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渴望
以青春之我 筑家国之梦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脚下的土地,更是中国对和平的承诺!”怀揣从军梦,执行维和任务,直面武装分子的枪口……来自四川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钦分享了五年军旅生涯,以及赴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
“以青春之我,筑家国之梦,这是我们最赤诚的渴望!”从维和一线到学术殿堂,张钦深感“个人之志与家国命运一体相连,希望广大青年以己之光照亮山河,以青春服务家国。”

记录
聚焦凡人善举 传递城市温度

“我有一个采访笔记本,上面写下了许多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作为温江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陈小丽长期扎根基层,聚焦凡人善举、传递城市温度。
救火的快递员、热心的出租车司机、敢于担当的学生、善良的车主……这些身边的暖心小事让她坚信,城市的故事从不由一人书写,却因每一个人而完整,身边的温暖正是城市精神的底色。

青春的回响
激荡奋进的力量
台上的讲述真挚动人,台下的观众凝神聆听,爱国情怀与奋进力量在掌声中交汇共鸣。与会师生深受感染,纷纷表示本次活动通过深情讲述与视觉震撼相结合的情景剧,将一个个鲜活奋进的故事呈现给青少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引领。


“‘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感悟’。后续的课堂上,我将结合日常思政课程,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温江区政通小学校
教师 张育铭
“韩维老师讲述的逐梦蓝天故事,让我备受鼓舞,将砥砺我们为祖国强盛而不懈奋斗。”
----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 胡声铄
“东珠洛吾老师的成长故事,让我深受鼓舞,我将心怀感恩,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多做贡献。”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学生 切吉沙明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一句句真挚的分享,照亮奋进之路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所激荡的情怀与力量
将伴随广大青少年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答案
记者:唐玉林 彭月 何畔
编辑:刘娜
审核:吴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