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联动共建,融合创新!温江大学城“思政大联盟”启动→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9月25日 19:03


以区域化大党建为引领

推动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

资源共享、联动共建

在融合创新中提升区域思政教育质效

9月25日

“联动共建・融合创新”温江大学城思政大联盟

(以下简称“联盟”)

启动仪式举行


bf77c10a9c6c4e8cbc8bfa4eae33c210.jpg

该联盟由温江区柳城街道大学城社区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共同发起,联合高校、街道及社区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打造“资源共享、课程共研、实践共育”的创新载体。






跨校聚合 校地联动

打造区域化思政教育示范平台




启动仪式现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联盟共建方案进行了全方位解读。随后,区级相关部门、柳城街道和各高校代表一同启动温江大学城思政大联盟。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年思维活跃,如何更有效地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


“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多依赖学校自身的理论课程和实践基地等资源,理论教育的枯燥和实践场景的单一导致创新动能不足。柳城街道大学城社区党建联动紧密、多所高校集聚、校地合作成果丰硕,正好为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党委书记 黄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支撑下,温江大学城“思政大联盟”应运而生。在区域党建引领、校地深度融合中,联盟运行将融入“跨校聚合、校地联动”双逻辑,打破资源壁垒、跨越校际边界,推动区域内高校思政资源从“分散储备”向“协同共享”转变,形成“1+1>2”的聚合效应,打造区域化思政教育示范平台,推动实现“思政资源集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育人成效精准化”目标。




双主体  三联动

协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协同是联盟的核心机制。为此,温江大学城“思政大联盟”构建了“双主体、三联动”协同机制。


“双主体即高校与地方作为协同责任主体,以‘理论共研、实践共建’为核心,形成双向赋能的育人闭环;三联动即高校思政教师、地方思政工作者、学生骨干三方联动,确保思政资源高效转化。以‘资源聚合、课程共研、实践共建、机制创新’为主线,联盟将推动高校育人功能与地方实践资源深度融合。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党委书记 黄文




据介绍,在资源整合层面,高校将释放多维度育人资源价值为地方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服务、文化浸润及人才支持;地方则负责激活全方位实践资源潜力,为高校提供鲜活的思政实践素材、多元化育人场景及基层经验反哺,形成双向赋能格局。




在实践中,联盟将引导高校育人功能与地方实践需求精准对接,高校师生下沉基层实践,地方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现价值认同与行为转化。“同时,通过队伍共建、评价反馈、成果共享等机制创新,实现区域思政教育的长效协同。”黄文说,目前,联盟已梳理形成了高校思政资源、柳城街道大学城社区资源“两张清单”,涵盖区域内6所高校25个特色场馆,以及多个社区实践教育基地。计划每年举办4场思政联盟主题活动,由联盟高校成员轮值承办,今年计划在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科普基地举办主题活动。


“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最实的举措,全力支持和保障联盟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努力将‘思政大联盟’打造成为校地合作品牌。”柳城街道大学城社区党委书记刘敏说道。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喻小芬 王戎

编辑:杜瑶蕾

审核:吴敏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