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非遗遇上研学 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新意”

来源:温江融媒 2024年09月15日 10:42
评论

“抱拳!”9月14日,鲁家滩的悯农原乡·自然生态亲子研学基地里,温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盘破手”代表性传承人乔旭正在指导20位小学员近距离感受“盘破手”的魅力。当天,成都盘破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室正式挂牌,接下来,将依托工作室将进一步推广宣传"盘破手"武术文化。

据悉,"盘破手"是盘破门武术之精髓,盘破手技艺诞生于四川,历经了三百余年的时光洗礼与文化积淀,这一技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武术价值。

“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项技艺一度濒临失传,其独特性与珍贵性越发凸显。”乔旭13岁习武,练习螳螂拳、无极剑、盘破手、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武术,习武已近四十年,他荣膺中国武术六段,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盘破门”第八代传承人。

悯农原乡·自然生态亲子研学基地是一个以研学游与亲子营地为特色的大型自然教育基地,该基地融合了研学教育、亲子休闲、营地体验、文创农业、农耕研学、亲子旅游、运动休闲于一体,旨在通过自然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自然,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开放的思维和生态保护的理念。悯农原乡总经理宋江波说:“将非遗与研学结合起来,有利于为研学注入强劲活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与见识。”

“之所以将盘破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室开在鲁家滩,是想通过促进非遗文化与研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乔旭提到,接下来将计划在工作室开展武术沙龙,交流传统文化武术,打造“盘破手”武术推广的线下基地,进一步促进“盘破手”的传承与推广。

近年来,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通过健全体系、强化宣传、文旅融合,促进非遗保护“规范化”,非遗传承“常态化”,非遗发展“长效化”,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前,温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个,包括国家级项目川派盆景技艺1个,省级项目蛾蛾灯、温江滴窝油酿造技艺、寿安花木编艺3个,市级项目6个,区级项目41个,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29人,设立非遗工坊4个、非遗传承基地5个。


微信图片_20240820075737.jpg

记者:刘嘉仪 邱书洋

编辑:杨有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