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江街头走一走丨石牛忆昔 鱼凫日新 背街小巷石牛巷的美丽“蝶变”
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小巷虽小,却关乎市民日常出行,是离百姓最近的连心路。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柳城街道的石牛巷,发现曾经“脏乱差”的小巷子有了新变化。
平整洁净的巷道、生动有趣的墙绘、惟妙惟肖的石牛……这是一走进石牛巷就映入眼帘的画面。“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墙面和地面都有破损、车辆乱停乱放。现在改造好了,漂亮又干净,每天路过这里心情都舒畅。”家住附近的邱阿姨说。
石牛巷位于柳城街道鱼凫路社区,东至万春路、西至鱼凫路,东西长约290米。据嘉庆版《温江县志》中记载“石牛,约高二尺,横踞新开江岸,与石鼓隔江相对。常夜间出,践踏禾苗,因击断其首,连不复出,今犹存其大段”。解放前此地有石牛桥,桥下有青石牛,1981年农田基本建设掘出过石牛,故名石牛巷。
石牛巷是一条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城市背街小巷,历经岁月变迁,巷内墙面和地面出现脱落破损、管网老旧堵塞、公共设施老化等现象,且巷内绿植杂乱、缺乏文化植入,整体风貌单调,影响市民出行,居民意见诉求随之增多。
对此,结合美丽街区(道)创建工作,由区综合执法局牵头,柳城街道实施,以“建新有旧”理念推动石牛巷有机更新,保留城市历史记忆、乡愁文化等元素,对石牛巷拆除违建约95平方米,新增各类彩绘文化场景约100平方米,雨污管网分流改造约200米,同步实施道路提升改造、安装路灯和氛围灯带等,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我们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对石牛巷进行打造,充分挖掘并弘扬其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以石牛初现为故事起点,从农耕时期的川西林盘风貌,到50年代公共食堂建立,从70年代青龙嘴电站建立,到80年代温江旅行社成立,通过老场景复原的手段,讲述记忆中的鱼凫故事。”柳城街道鱼凫路社区工作人员谌利表示,希望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植入,展现烟火人间中的背街小巷,勾起居民对老巷子的情感记忆及情感认同。
“文化墙有许多我们老温江的历史和回忆,像打铁环、跳房子、斗鸡、稻田摸鱼等等,每次路过这里仿佛穿越回了以前小时候的时光,很有情怀。”居民吴女士说。
石牛巷从过去一条有着葱郁林盘的乡间机耕道,到如今变成了一条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城市背街小巷。机耕道的痕迹虽已隐没,但仍有一簇翠竹屹立于巷中,述说着巷子的过往,见证着城市变迁。
记者:彭月
编辑:赵术君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