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科技赋能“温江大蒜”,助力擦亮金温江农业“金字招牌”

来源:温江融媒 2023年07月27日 10:54
评论


“今年蒜薹和大蒜的产量和市场行情都不错,一份沉甸甸的收入已经稳稳地揣进了腰包。”今年蒜薹、大蒜的丰收和热卖,让温江蒜农再次尝到了“稻蒜轮作”的增收甜头。在区大蒜协会会长祝玉成看来,大蒜种植提质增效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结果。



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农业画卷,在鱼凫大地铺陈开来,映照着温江农人辛勤劳作的背影,也闪耀着一群农业科研人员钻坚研微的光芒。成都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农艺师柴丹,正是深耕温江的农业科研人员之一。“温江大蒜”品种在她的手中持续选育和提纯复壮,促进了品种的更新迭代与活力提升。以科技赋能“温江大蒜”提质增效,让她看到了以科研力量擦亮金温江“金字招牌”的更多可能。



聚焦“温江大蒜
 · 深耕细作擦亮农业品牌 · 

近日,记者在成都农林科学院实验室见到柴丹时,她和同事正聚精会神地对大蒜进行脱毒实验。

“根据生产实践,对大蒜进行脱毒处理,有利于繁殖出种性优良的脱毒蒜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小小的实验室对柴丹而言,并不枯燥,在她眼里,能够通过自身的研究提升“温江大蒜”的抗病性和产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始终闪现着柴丹的身影。



2021年以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温江区隆永农机专业合作社深化合作,共同建设50亩大蒜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开展“温江大蒜”品种提纯复壮、种植土壤调理和修复、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每亩减少化肥使用30%,减少农药用量50%-65%,减少人工成本900余元,增收1500元。




“通过基地示范引领,目前已辐射带动5000余亩大蒜种植提质增效。”谈起关于“温江大蒜”研究取得的现实成效,柴丹十分欣慰,“能够帮助蒜农持续增收,品牌影响扩大,促进种业发展,我们的研究就是有意义的。”




多年来

柴丹及其课题组成员深耕“温江大蒜”研究

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成果——

选育3个蒜薹蒜头兼用品种

“一种独头蒜的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制定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1项

通过田间技术鉴定3项

……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任何一个时刻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柴丹对如何擦亮“温江大蒜”品牌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可以创新践行“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合作社示范推广”模式,深入开展大蒜前端品种和终端产品研究,制定统一的“温江大蒜”蒜种标准,规范引导大蒜绿色双减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引进更多农业企业承载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温江大蒜”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




以科技创新助力
 · 建设中国西部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柴丹是众多扎根温江的科研人员的缩影,他们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呼吸,把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温江发展的重要领域和环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从一个个驻温科研人员

到一个个驻温科研机构

如何围绕“姓温有据”

做好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这篇“大文章”?







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创新为要、实体为重,以‘3+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把现代都市农业作为3大地标产业之一。


“作为驻温科研单位,我们深度参与了温江农业‘十四五’规划、农高区建设规划、大蒜产业规划等农业领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助力温江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院地企三方共建了果蔬保鲜袋技术中心,研究的水稻新材料被命名为‘万春丝苗’,‘温江大蒜’研究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一军说,将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地标产业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聚焦现代种业、粮经作物、花卉园艺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品种选育和推广,深度参与、精心服务好温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温江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依托驻温科研院所,构建起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链条贯通,推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实现了“天府粮仓”建设的科技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了温江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郑希 范宇

编辑:钟诚 小米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