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以“农业兴”成就“金温江”! 创塑更具特质与个性的“金字招牌”

来源:温江融媒 2023年04月20日 17:14
评论

   

4月的温江,满目春晖、万物复苏,繁忙的蒜薹采收进入了尾声,水稻的播种提上了日程,希望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农人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张志强


春风里的收获,闪耀着阳光下的汗水,极不容易、也不平凡。过去一年,温江“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乡村振兴之路“蹄疾步稳”。


“农业兴”成就了“金温江”。迈步新时代、奔赴新征程,乡村振兴舞台广阔、大有可为,温江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农业强”奠基温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走出具有温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努力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温江独特贡献。



“今年天气好,蒜薹采摘得早,市场行情也不错,最高时可以卖到20元一公斤。”这个春天,蒜薹喜获丰收,让永宁街道八角社区蒜农李军很开心,“一季大蒜、一季水稻,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图@张志强


稻蒜轮作模式的推广,让广大蒜农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温江稻蒜轮作面积达1.5万亩,每亩可产出600公斤大米、400公斤蒜薹和800公斤大蒜,每亩综合收入可达1.5万元,一年年讲述着“千斤粮万元钱”的温江耕作故事。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近年来,温江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耕地占卜平衡管理,坚决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用途不改变。高品质推进温江稻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是温江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抓手。园区规划面积2.89万亩,以水稻、大蒜为主导产业,开展稻蒜轮作,良种覆盖率达100%。


图@张志强


为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温江在灌溉系统智能化、有机绿色肥料研发、智能设备升级配备、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深耕,着力完善生产供应链、做强精深加工链、提升品牌价值链,在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的同时,不断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


图@孙天浩







温江现代农业科创活力持续迸发,已创新开发科创项目30多个,研发“区块链+大蒜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关键技术30多项,开发“鲜食玉米”“稻见”大米等新兴产品30多个,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多个,孵化农业科创企业40余家。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链条贯通,打造“天府粮仓”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成渝地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全省覆盖率达60%以上,自主研发技术覆盖率达70%以上,成果转化率稳定在80%以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兰海培育的玉米品种川单99已推广400余万亩、新增粮食4亿公斤……近年来,温江与区内外高校院所的互动十分频繁,致力于共同开展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农业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



“我们持续深化‘双向围绕’校地长效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政府搭平台、企业提需求、院校强攻关的协同创新体系,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联动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共享高能级创新平台,瞄准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温江先后挂牌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发酵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川农大科技园正式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形成了集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信息、金融五大平台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硅谷”。


从学院课堂到田间地头,温江与高校院所“彼此赋能、相互成就”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我们与温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坦言,双方的研究成果在“天府粮仓”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张志强


协同创新需要人才保障,乡村振兴同样也需要人才支撑。温江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引导各领域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带技术、资金、项目投身乡村振兴。







据统计,温江已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引进等方式聚集现代种业、生物农业、数字农业领域高端研发团队41个、专家教授125人、博士研究生58人,形成发明专利29件,先后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个,孵化农创项目47个。



4月11日,中国(成都)—欧洲花木产业论坛在温江举行,中国和欧洲相关领域专家、企业围绕花木产品结构优化、科研创新平台打造、品牌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等经验及技术进行分享交流,探索中欧产业合作新机遇。



这是温江提速推进花木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务实举措。花木产业是温江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出现疲软态势,亟需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我们坚持精品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加快推进传统花木种植向优质品种培育转变,因势利导、有力有序推进低效残次苗木腾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举办中国(成都)—欧洲花木产业论坛,加强与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广州南沙港等贸易物流枢纽的联动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助推温江花木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图@郑朝根


田园与林盘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金温江”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不仅孕育了远销海外的花木产业,也积淀了独特的乡村生态人文资源。“推窗就能望见晨曦中的远山,诗意而美好。”在寿安镇天星村一亩原乡民宿,旅居于此的游客从睡梦中醒来,总能在“望见龙门山”的诗意画卷中感知幸福与美好。


图@张志强


提升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度、辨识度、竞争力,推动独特乡村生态人文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一招。近年来,温江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以“看见经济”思维谋划“望见龙门山”“听涛金马河”等价值点,策划打造裸心度假村等示范引领项目和川西青年理想村、鱼凫田园园艺综合体等重点农旅项目,大力培育林盘新经济和田园总部型企业,着力打造大都市近郊游首选地和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JIN WEN JIANG

“金温江”的流金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泛着粼粼波光,必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风采,创塑更具温江特质与个性的“金字招牌”。


微信图片_20220727180941.jpg

记者:范宇

编辑:赵术君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