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规范中见自然之型 标准化育盆景之人 ——标准化故事之川派盆景

来源:温江融媒 2022年09月16日 13:59
评论

“叠石成小山,埋盆成深潭。傍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谷声应钟鼓,被影倒松楠”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自东汉雏形,五代起兴,历唐、宋、元、明、清,其间一路沉浮,最终形成独特的风格流派。成都温江是川派盆景发源地,制作技艺是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基础和核心,其历史悠久、造型多样,极具美感、被誉为“立体画、无声诗”,以小小的盆盎展现大自然精神,其艺术最本质特征为“以小见大、缩龙成寸”“藏参天覆地于盈握之中,”以有现的景观表达无限的精神意境。

微信截图_20220916134218.png

以规范制作展自然之型

苏轼在《格物初谈》一书中,论及树石盆景做法:“芭蕉初发分种,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说明当时居蜀文人在制作盆景方面已有相当造诣,制作方式已初具成型。其后,历经元、明、清,川派盆景一路沉浮,至清代,树桩蟠扎技艺在民间花农中兴起,并迅速发展,盆景技艺形式也逐渐偏重于树桩造型的程式化、规则型。清代后期,盆景树桩造型,已基本具备了三式五型的技法。

图片5.png

川派的山水盆景以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集合于盆盎内;树木盆景则以苍古、虬曲、飞垂、倒挂之格律,浓缩于盈握中。温江的盆景艺术家,细心体察,精制技艺,形成了独有的川派盆景造型格律与技法,以其鲜明的技法和艺术特征,区别于其他流派。在川派盆景技术的发展历经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不断总结出了表现树型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和造型流程。川派盆景的技法归纳为10种身法和三式五型,这些传统的技艺技法和优秀经验在温江区创建国家园艺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被提炼总结为《金弹子川派盆景制作培育技术规程》《罗汉松川派盆景制作培育技术规程》两个团体标准。川派盆景制作培育技术标准的宣传和实施,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川派盆景文化,助推盆景的小型化、微型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温江园艺品牌价值和影响面。

图片6.png

以标准培养育盆景之人

川派盆景技艺享誉全国,川派盆景作品屡次在全国各地展览中获奖,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毅同志在品赏川派盆景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在温江,以“川西花王”陈开钦为代表的川派盆景传承人,其历史可追溯到满清时代,到目前已有150余年的历史。陈开钦是闻名全国的十大盆景师之一,精通川派盆景创作技艺,并培养了很多盆景界和园艺界的优秀弟子,把川派盆景发扬光大。温江盆景在陈开钦、叶瑞金、李明福、王永弟等一大批技艺精湛盆景艺术大师的带动下,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盆景盘扎专业队伍和寿安百花、黄碾村、玉石金马村等盆景专业村。

图片8.png

温江区在创建国家园艺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不仅积极推进温江园艺标准体系建设,归纳总结了川派盆景培育制作规范,同时加强园艺领域包括川派盆景在内的标准技艺培训和职业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温江川派盆景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标准化、素质化建设。温江农业农村局和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根据技术针对性强、行业需求量大、推广价值高的原则,制定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并通过“标准+培训+考核”模式,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应用推广。目前温江区正在筹建万亩川派盆景基地,建成后年产各类盆景将达100万盆以上,年销售将达1亿元以上,对温江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翠崖红栈郁参差,小盆初程景最奇”,山石造型错落有致,植物穿插妙笔生花,流水从高处顺延而下,令人仿若置身自然之境中。川蜀地的高山险水、深谷幽林,鱼凫人坚韧勤劳的品质、随遇而安的品性、敢为天下先的特质,淋漓尽致地再现于精美的盆钵之中,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川派盆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厚重的巴蜀历史文化,还有成都公园城市的美学。这造型独特的盆景中,寄托的是温江盆景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把温江建设为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而奋力拼搏的精神。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