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区新经济和科技局:打造全链条科创载体,点燃创新创业“希望之光”

来源:温江融媒 2022年08月13日 18:50
评论

依托科创载体培育创新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紧扣“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奋斗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多措并举打造全链条科创载体,完成了2家市级创新载体建设、5家区级创新载体评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50个,开展金融对接、政策宣讲、校企双进活动30场次,持续以高质量创新创业创造,点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希望之光”。


怎么也不知道 春天 看不见 只有一次 花都开了 开得到处都是 后来就很孤单 ——顾城 《麦田》


01
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可以考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要根据受众群体的年龄段来设置相应的活动环节。”……在位于万春镇的枫林渡孵化基地,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为策划一场活动开展头脑风暴。


这群年轻人来自枫林渡孵化基地的一家传媒企业,良好的环境是他们选择这里的原因。枫林渡孵化基地成立于2020年,基地内设有户外实践区、科普展示区、茶咖休息区、户外游览区等功能分区,既散发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展现出温暖如家的柔性关怀。

“基地已获评为成都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目前拥有27家企业,11个在孵项目。”枫林渡孵化基地负责人马缚鹏介绍道,在基地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在政策、场地方面提供帮助,也组织多元化的培训和学习,有效提高了载体的服务能力和建设水平,提振了入驻企业的发展信心。

支持科创载体建设,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有利于培育蓬勃发展的多元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紧紧围绕创新载体和创业企业需求,采取了开办“训练营”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走访指导等一系列的措施,支持和引导创新创业载体多元化投入和专业化运营。经过多年的培育,目前全区有创新创业载体15家、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余家。依托这些创新创业载体,已建立创业导师团队30余个,搭建创新研发和技术转移平台37个,签约科技金融服务机构40余家,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02
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8月2日,金马众创空间、初衷升众创空间、温江退役军人创新孵化园等“双创”载体迎来了温江区创新创业载体现场评审。实地查看、资料检查、考评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孵化情况……通过一系列考核,评审人员会对这项“双创”载体“打分”。“通过评审的‘双创’载体,将进入载体建设库,同时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评审现场相关人介绍道。

“双创”载体是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摇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支撑大众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地处成都医学城B区核心区域的成都精准医学孵化器,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成都医学城的核心载体之一。近年来,园区主动整合各方资源,精心打造了六大创新服务平台、三医政务“一条街”和“24小时生活圈”,全方位覆盖了入驻企业的日常需求,既能提供创新企业孵化、专业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又能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为企业搭建平台。

为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监管,持续提升“双创”载体运营质效和孵化孵育能力,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制定并下发《成都市温江区创新创业载体认定办法》和《温江区创新创业载体运营服务绩效评价办法》,组织开展了双创孵化载体培育辅导、等级认定及绩效评价工作,构建“孵化+认定+评价+奖励”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动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健康发展。

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温江区将加快电子科技大学“三医+AI”科技园等6个创新载体建设,新增创新载体10万平米,助力科技人才就近就地创新创业;进一步深化“双创”载体孵化培育,着力打造一体化应用新场景,构建“人才链、产业链、资源链”相互转化的生态体系。

微信图片_20210727184430.png

记者:唐玉林 郑希

编辑:赵术君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