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知多少?

来源:温江融媒 2022年06月11日 10:07
评论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6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相比,这是一个"年轻"的纪念日,旨在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文化和自然遗产?

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指分布在国家内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中国作为历史深厚、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大量的值得纪念、保护、开发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另外,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就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


为什么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会上,冯骥才又提出这一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温江有什么活动?

6月10日,2022年温江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中国节气潮·非遗在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万春镇和林村举行。

启动仪式后,温江区将在各相关镇(街)、村(社区)、“留灯书屋”和北林绿道举办“跟着节气去运动”“跟着节气玩文创”“跟着节气品诗画”“跟着节气来尝鲜”“跟着节气做研究”等系列非遗“潮”活动共12场次。

同时,温江还计划在万春镇和林村打造“二十四节气研学旅游场景”,将二十四节气、气象科学、农耕知识、耕读传家文化等与和林村“开秧门”、“稻田画”等特色本土文化相结合,通过植入特色元素和创新场景,打造集文化宣传、气象科普、研学教育、家风宣讲、民俗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文旅消费场景和研学基地。

这些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知识,你都了解了吗?

微信图片_20210727163243.png

记者:何妍婷 彭月

编辑:杨有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