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加强就业帮扶 助推色达县农牧民群众实现就业转移

来源:温江融媒 2022年04月18日 09:32
评论

藏汉一家亲,共筑民族情。自2012年温江区对口帮扶色达县以来,我区以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和加快发展为重点,坚持“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帮扶有机结合,有力助推了色达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记者从温江区对口支援色达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1-3月,我区共帮助441名色达县农牧民群众实现就业转移。近日,记者走访了在温江工作的色达同胞,了解他们在温江的工作生活状况。

从农牧民转为企业职工 色达同胞在温江实现就业增收

今年21岁的桑波,来自色达县然充乡豆扎村,家中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在上学。为了分担家庭开支和弟弟妹妹的学杂费,桑波在温江帮扶干部的引领下,于今年1月份,来到了位于温江的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从一名农牧民转变为企业职工。桑波告诉记者,在这里,企业不仅为员工购买了五险一金,还提供免费的住宿,每月工资到手有5000余元。

“我在统一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5000多,可以帮助我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我弟弟读高中,他一学期的开支是5000元,我一个月的收入,就是我弟弟一学期的学费,就解决了一个难题,所以我会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好好干下去。”尝到甜头的桑波,把外面的见闻分享给了她在色达的朋友,并成功介绍朋友来到了统一工作。

“如果我没有出来工作,肯定是在老家放牛、打零工,现在出来工作,不仅见了世面,还学到了技术,很感谢温江帮扶干部把我们带出来,也很感谢为我们提供这些岗位的企业。”班角也是从色达来温江工作的一员,在温江的四年,他通过自主学习,勤学苦练,从一名流水线上的生产普工,转变为设备检修员,成为了香飘飘的一名技术人员,不仅工资更高,也学到了更多技术。他说:“一个月到手差不多有5000多,还有五险一金,这个收入在老家是不敢想象的。

班角告诉记者,能在温江扎根四年,离不开温江帮扶干部对他持续的关心和帮助,让他在异乡感受到了如家的温暖。“才来的时候,工厂还没开工,我还在帮扶干部家里住过几天,我在这边的生活用品,也是他给我买的,他们对我们很好,还经常会带我一起吃饭。”

对接企业 拓展岗位 努力让农牧民群众工作有着落

像桑波、班角一样,目前在温江工作的色达群众共有31个,他们扎根在温江的各个企业,既为家庭减轻一份压力,也为企业创造一份价值。

“色达有1.1万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大部分人需要就业,但色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以容纳,所以就需要我们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拓展就业渠道。”温江区就业局副局长,挂职色达县人社局副局长彭东告诉记者,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2012年以来,温江帮扶色达县建设了17个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同时,温江进一步加强对色达就业帮扶,在色达县外积极联系企业,拓展就业岗位,扩大农牧民转移就业,让农牧民群众工作有着落,日子有奔头。

“国家和政府也在号召大家共同富裕,能够让他们到先发地区工作、生活,对于出来工作的民族同胞们是一件好事,对企业来讲也是好事,作为企业就应该肩负社会责任,用更多的耐心和热情去欢迎他们。”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西南区人力资源部经理赵友毅说道。

通过“一家一中心两平台”提供长效就业帮扶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色达县农牧民就业增收“防返贫”,2021年以来,温江区进一步加强了对色达就业的工作帮扶,创新建立了“一家、一中心、两平台”工作机制,为色达提供长效就业帮扶。

“‘一家’是指色达驻温江的职工之家,让色达老乡在成都就业后,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中心’是指我们在色达要帮助他们建立培训就业服务中心,让色达老乡提升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两平台’是指我们在色达建立劳务输出平台,源源不断地把色达老乡进行就业转移,另外我们在温江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让输出的色达同胞有岗位、有服务。”彭东向记者介绍道。

在就业帮扶机制下,今年1-3月色达县441名农牧民群众实现就业转移,其中脱贫户163人,监测户7人。县内就近务工213人,县外州内务工12人,州外省内务工74人,省外务工142人。这也是色达历年来同期最好的就业转移成果。彭东说:“接下来,我们会持续优化‘一家、一中心、两平台’的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就业观念,鼓励更多农牧民群众外出就业,同时还会积极对接色达以外的企业,以温江为点,覆盖到成都,乃至省外,不断扩大就业面,促进色达老乡就业增收。”

微信图片_20210728151030.png

记者:杨柳 喻小芬

编辑:赵术君

审核:姚慧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